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江西省赣州市四所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试卷说明:

赣州市四所重点中学(赣州一中、平川中学、瑞金一中、赣州三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 ,O 16 ,Na 23,S 32,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8分)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但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 CO+CuOCu+CO2 B. 2Na+2H2O==2NaOH+H2↑C. Fe+CuSO4==FeSO4+Cu D. 2FeCl3+Cu==2FeCl2+CuCl2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C.通常状况下,1 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1 NA 3.下列实验操作中: ①过滤 ②蒸发 ③溶解 ④取液体试剂 ⑤取固体试剂.一定要用玻璃棒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 D.①③⑤4.关于非金属元素Si、N、S、Cl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它们的单质均为气体 B.它们在自然界中都存在游离态形式 C.它们都有对应的含氧酸 D.每种元素都只有一种氧化物.下列实验操作中的是(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口倒出D.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实验室里可按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R可用水吸收,则R是 ( )A.HCl    B.Cl2 C.CO D.NH37.检验SO2 气体中是否混有CO2 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g都可以用电解法冶炼得到.C.gO和Al2O3均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D.MgFe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碱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 + 2H+ === Ca2+ + 2H2OOH-= H2O +BaSO4↓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2+ + Ag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10.某的无色透明的溶液能大量共存是( )A.Fe+ K+ SO NO B.Mg2+ NH SO Cl-C.Na+ K+ SO NO D.+ Na+ MnO SO11.实验室需配制450 m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4.77 g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450 mL溶液B. 称取5.3 g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C. 称取12.9 g Na2CO3?10H2O 固体溶于水配成450mL溶液D. 量取90 mL 0.5mol/L Na2CO3溶液加360mL水稀释12..还原某二价金属的氧化物4克,需0.2mol电子,则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 )A.24   B.40   C.56    D.64.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 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肯定有SO2 和NO B.肯定只有NOC.可能有Cl2和O2 D.肯定没有Cl2、NO2 ,可能有O2.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前质量/g5023反应后质量/g2429x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0 B.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物质只含碳和氢元素 D.物质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aCl2溶解在1mol H2O中,使Cl—与H2O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时,CaCl2为A.0.1mol B.10mol C.0.5mol D.0.05mol( ) A.甲=丙>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甲=乙=丙二、填空题17.(14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SO2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64 g SO2的物质的量为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所含子数为 。中学常见的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B?→C+D+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若A是铁,B是稀硝酸(过量),且A可溶于C溶液中。则A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若C、D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是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呈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2分)现有X、Y、Z三种非金属元素,A、B、C三种金属元素,有如下情况:(1)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2)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产物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3)两摩尔X的单质可与一摩尔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摩尔X2Y,X2Y常温下为液体。(4)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5)A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棕红色固体,该固体溶于水呈黄色溶液。(6)B与Z形成的化合物BZ3溶于水后逐滴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7)C的单质与Y单质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M。请完成下列问题: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Z ,X2Y ,M 。②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③A的单质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BZ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⑤X单质与Z单质的混合气体经点燃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再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气体被完全吸收,求原混合气体中X单质与Z单质的体积比可能为 。三、实验题20. (14分)过氧化(Na2O2)是中学常见物质。已知:过氧化与CO2反应有气体生成,而将SO2通入过氧化粉末中也有气体生成。有人提出CO2、SO2与过氧化的反应原理相同,但也有人提出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过氧化CO2无强还原性,反应原理不相同。据此设计如下实验操作进行判断。实验:向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通入足量的SO2,取反应后的固体进行实验探究,以证明过氧化物与SO2反应的特点。()提出假设:假设1:反应后固体中只有________,证明SO2未被氧化;假设2:反应后固体中只有________,证明SO2完全被氧化;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实验: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2)试剂A可以选用________,试剂B的作用是________。(3)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质量增加了m1 g,装置D质量增加了m2 g,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V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用上述有关测量数据判断, SO2未被氧化、完全被氧化的Vm1关系式。未被氧化:____________,完全被氧化:____________。若SO2完全被氧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4H++NO3- === Fe3++NO↑+2H2O ; (2)   C+2H2SO4(浓)CO2↑+2SO2↑+2H2O (3) MnO2 + 4 HCl(浓) MnCl2 + Cl2↑ + H2O19.(共12分) ①HCl (1分) H2O (1分) Na2O2 (1分) ②HClO (2分)③ 2Fe + 3Cl2 2FeCl3 (2分)④ Al3+ + 4OH- === AlO2- + 2H2O (2分)V(X) : V(Z) ? 1 (3分)20. (共14分) (1) Na2SO3(1分) Na2SO4(1分) 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1分) SO2被部分氧化(1分) (2)浓H2SO4 (2分) 吸收未反应的SO2(2分) (3)V=7m0 (2分) V=0 (2分) (4) SO2 + Na2O2 == Na2SO4 (2分)21.(共6分)解:n(Na2CO3)=250ml*10-3L/ml*1.0mol/L=0.25mol m(Na2CO3)= nM =0.25mol*106g/mol =26.5g………………………………………………(2分)n(H+)=2n(H2SO4)=2*15ml*10-3L/ml*1.0mol/L=0.03molCO32- + H+ == HCO3-1 1 1 0.025mol 0.025mol 0.025mol HCO3- + H+ == H2O + CO2 1 1 1 0.30-0.025 nn = 0.005mol……………………………………………(3分)V(CO2)=n*Vm=0.005mol*22.4L/mol =0.112L ……………………………………………(1分)答 :(略)江西省赣州市四所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312250.html

相关阅读:广东省肇庆市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化学)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练习精选
四川省广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高中高一化学寒假作业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