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一学期诸暨中学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8页,有两大题,4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0分钟。 2.试答案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天下第一家谱”的一片甲骨上记录了一个完整的11代家族世系,它是目前能见到的年代最早的家谱。依据殷墟遗迹和甲骨文的卜辞内容研究商代的政治文明,我们的重要发现是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C. 强调皇权至上 D.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 唐太宗对秦政多有批评,常以秦皇暴虐、汉武骄奢自戒,然而他说:“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材料主要肯定了秦始皇A. 废分封,置郡县 B. 统一全国,开拓疆域C. 实行皇帝制度 D. 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4.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宗法制 B.皇帝制C.分封制 D.郡县制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A.设“中朝”B.置枢密院C.置刺史D.设内阁11.在近代历史上,日本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右图是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中制造的一大惨案,其地点是A. 上海 B. 旅顺 C. 北京 D. 天津 12. 19世纪的爱国诗人邱逢甲在《往事》中写道:“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使台湾成为“异域”的不平等条约是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13. 面对列强的屡次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下列人物与其所从事的斗争不能对应的是A.邓世昌——黄海海战gkstkB.张治中——枣宜会战C.刘永福——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D.李宗仁——台儿庄战役14. 2015年2月21日,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在会见友好城市南京市代表团时,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下列史料中,可以作为反驳河村的最直接证据的是A.《东京日日新闻》(1937.12.13) B.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 C.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D.电影《南京!南京!15.“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抵抗,这支军队应属于A. 八路军 B. 国民革命军 C. 中国工农红军 D. 中国人民解放军16. 直接导致国民政府发表右边这份声明书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17.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A.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 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 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18. 以下是四位同学对“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的看法,最准确的应是甲同学:正面战场,奋力杀敌 乙同学:敌后抗战,分割包围丙同学:统一战线,凝聚力量 丁同学:美苏援助,致命一击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19.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gkstk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临时大总统有权单独行使行政权③由孙中山制定参议院颁布 ④确立民主共和政体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20. 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四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甲: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乙: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丙: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丁: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戊: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A.乙丙丁戊 B. 甲乙丙戊 C. 甲乙丙丁 D. 甲乙丁戊 21.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运动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D.gkstk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7——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日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23.某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课题,26.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南京条约》 中华民国成立 日本在南京递交投降书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 1911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C.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27. 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gkstk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C. 民族区域自治制 D. 社会主义制度28. 民主政治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追求,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文件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有关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说法正确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B.《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制定并通过的D.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否定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与邓小平面谈香港问题当面称赞邓小平的建议是“天才的创造”。是邓小平A.改革开放的决策 B.求同存异 C.“一国两制”构想D.另起炉灶31.香港政府为庆祝回归10周年,推出一首名为《始终有你》的主题歌。其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香港走上歌词中的“路径”是在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32.“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恐怕是炎黄子孙最为熟悉的歌曲。Macao能够顺利回归,其因素包括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③中英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④回归是人心所向,符合历史潮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改编的这首《回乡偶书》最早可能出现于A.20世纪40年代中 B. 20世纪70年代初 C. 20世纪80年代初 D. 20世纪90年代初34.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应是A.1953年中印双边谈判B.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55年亚非会议D.1971年第26届联大35.周恩来在50年代中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中发言说:“……在这个会议上讨论我们亚非国家的共同问题,感到非常高兴。我们能够在这里会晤,还应当感谢这次会议的主人…… 政府为会议作了很好的安排。”周恩来讲话中的这位“主人”是A.缅甸 B.巴基斯坦 C.印度 D.印度尼西亚36.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时指出:“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意义的重大城市,在3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的篇章。”“新的篇章”是指A.“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B.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C.中、美两国建交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D.中美关系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万隆会议有关材料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江泽民出席会议有关材料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中央电视台第八套播出42集大型现代神话科幻喜剧《魔幻手机》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gkstk ②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③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④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 ②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浙江省诸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283501.html
相关阅读:高一年级历史下册暑假作业题[1]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块模块考试历史(理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