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命题者:胡国繁 命题时间:2013年10月10日)(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为客观题60分,第II卷为主观题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客观题(60分)一、选择题(都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少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题共60分)1.右图是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除了少数属于记事外,大部分属于王公问卜的记载。该记载主要反映了我国早期的政治特点为( )A.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B.当时的王公贵族喜欢问卜C.甲骨文不能反映当时历史 D.当时人们对甲骨的迷信盛行2.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3.《史记》载:(楚庄王)击败晋,遂行至洛,行兵至于周郊。周定王派使臣王孙满犒劝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日:“在德不在鼎。”楚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鼎是王权的象征 B.周天子对王国控制松驰 C.诸侯国仍很尊重周天子 D.分封制走向瓦解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5.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图一 太庙 图二 祠堂A.嫡长子继承制w.w.w.gkstk.c.o.m B.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家国一体6.一次考古中发掘出古代石刻一方,上有纪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统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这块刻石最早应出自( )A.西周 B.元代 C.汉代 D.秦代7、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8.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 ) A.封邦建国 B.确立皇帝制度 C.置“三公”“九卿” D.全国郡县化9.《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赵姓排第一;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朱姓排第一。这种排列的不同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皇权的独尊 C.等级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10.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巡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11.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的意见,皇甫?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 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12.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 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贱”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 A.刑部 B.礼部 C.工部 D.吏部13. “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这副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战国晚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14.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班固《汉书?董仲舒》)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杜佑《通典?选举典》)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15.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16.右图显示的是中国古代某王朝在青藏高原没置机构加强统治。这个朝代是( )A.秦朝B.唐朝C.元朝 D.清朝17.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升降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18.“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 A.处理军政要务 B.协助处理奏章 C.监察文武百官 D.处理边疆民族事务19.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被称为“贪污之王”,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军机处( )A.时期B.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C.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23.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C.1895年 D.1921年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宝岛台湾 C.签订《辛丑条约》 D.提出“二十一条”26.右图是八国联军侵华时发行的明信片(旗上的字:CHINA),据此判断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是庚子年B.八国将中国瓜分完毕C.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7.有学者说:鸦片战争后,东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既是“强盗”也是“先生”。其中“先生”的主要含义是( ) A.输入工业文明 B.瓦解自然经济 C.输入西方宗教 D.开放通商口岸28.为了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斗争,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下列关于爱国军民与事件不能对应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B.李鸿章——收复新疆C.邓世昌——甲午海战.D.刘永福——保卫台湾29.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新文化运动 30.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第II卷 客观题(40分)二、材料解析题(31题28分,32题12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6分)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6分)概括其主要做法?(2分)材料四 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则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 (3)材料四中这两种看法是否相互矛盾?(1分)对科举制的全面评价应该是什么??7分?材料五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围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汉初,实行分封制,由于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威胁了中央集权,从汉景帝到汉武帝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西汉后期,以道作为监察区,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地方军政、财政、司法、市场等权被分散。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对地方尤其是边疆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4) 在材料五中有三处是错误的,请指出并给予更正:?6分?① ② ③ 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三: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广西田阳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242736.html
相关阅读: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一年级历史下册暑假作业题[1]
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块模块考试历史(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