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13年12月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7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高效利用资源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区域,也是先进生产力最集中的地方。它本身是一件艺术品,人们运用各种元素,如建筑、树木花草、山石、水体、历史文化、交通、通讯……创造一个完备的生存环境。但是,如果城市规划不当,千城一面,枯燥无味,缺乏真趣和个性,就是一个失败的城市。 ②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对中国城市建设提出山水城市的科学设想:即把中国传统的山水诗词、山水画、传统山水园林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使远离大自然的人们,返璞归真,享受自然与物质之美。③山水城市是“可持续的城市”,是“天人合一”的城市。这里山水之自然美被增进,生态被恢复。城市在规划中遵从道家哲学思想,在发展中把握山水之灵魂。山水城市遵循生态的规律,明了自然的变化过程,如同圣保罗的街区在瑞典谷中所尝试的那样。山水城市了解土地的承载容量。它保护山地而非破坏它,在山坡上的任何开发都遵守严格的准则以免土壤流失;同时鼓励墓地的更优设计,使它们不破坏山地,而能够创造更多的公园一般的环境。它提倡城市再造森林,将植物和野生动物社区带回城市。山水城市鼓励主动和被动太阳能的利用。建筑设计适应地方气候,并达到节约能源的目标,鼓励水和其他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性地处理城市垃圾的问题,因此城市的资源可以被广泛地使用。④山水城市是具有人情味的城市。这里是生机勃勃的城市,有许多的机会和工作的选择,有富有生气的街道和热闹的夜生活。在这里,人们可以相会、轻松地休闲,并享受相互的陪伴。这是人性尺度的城市,人们喜爱各自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里拥有为全民服务的清洁、安全和可负担得起的住宅。这是一个绿色的城市,大大小小的花园遍布全城,所有的人都可以方便地进入,给人们带来绿意与清新。这是邻里守望相助的社区,洋溢着古老而熟悉的街区感觉。这是一个和谐的社区,不同背景的族群都可以相互融合,愉快地生活与工作。这是人情丰富的城市,追求“四海一家”的理想。温斯顿?邱吉尔曾说过:建筑“人造建筑,塑人。”在许多方面,行为科学家证实了这个观点。尽管物质规划并不能保证社区的形成,实体设计也不应被忽略。重视行为科学,也将对建立人情味的城市大有裨益。⑤山水城市是具东方气质的城市。这里珍视历史肌理,保护地标,尽力整修这些地标使他们适应于新的高效使用,并热诚地学习本土建筑,同时寻找新的途径表达它。这里的地方政府鼓励本土建筑传统在新的公共建筑中得以充分体现。这里公众艺术日新月异,艺术家和城市设计者之间通力合作,百花齐放。每一个街景都被改善,每一个街灯、垃圾箱、座凳、人行道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十分安全、舒适并符合地方风格。市内招牌经过合理的管理,对于需要更多招牌的场所,也有设置霓虹灯、广告板的地方。对于招牌需要得到限制的地方,不但商业所需的数量最少的标志得以设置,同时对居民的干扰达到最小。精美的中国书法也受到喜爱并得以发扬。⑥总之,山水城市是重新发现自身历史、重新聚焦于它的未来的城市,是东方与西方、新与旧交融的城市。(选自《中国园林》2010年02期《“山水城市”概念探析》,有改动)1.从原文看,下列对“山水城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水城市是把中国传统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山水园林融合起来的城市。B.山水城市注重“天人合一”,注重山水的自然美,遵循儒家的哲学思想。C.山水城市讲究人情味,这里的人们可以任意选择机会和工作,四海一家。D.山水城市不注重建筑的本土特色,只要街景布置安全、舒适,并不一定要符合当地的风格。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段首先指出城市应该是一件艺术品,讲究真趣和个性,然后引出著名科学家 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这一概念。B.三、四、五段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山水城市”这一概念的内涵,指出山水城市必须 天人合一、具有人情味和东方气质。C.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次清晰,主体部分在阐释“山水城市”这一概念 时通过举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说明。D.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指出山水城市不是简单的回归自身的历史,而应注重 东方与西方、新与旧之间相互交融。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水城市天人合一的特点就要遵循生态的规律,不破坏山地,能够设计并且建造出 更多的公园。B.山水城市是重新发现自身历史、重新聚焦于它的未来的城市,是钱学森当年提出的 中国城市建设设想。C.山水城市具东方气质就要珍视历史肌理,保护地标,要尽力整修它们并通过寻找新 途径去表达多元文化。D.山水城市具有人情味体现着城市的和谐,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相互融合,愉快地生 活工作。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史记?晋世家》)【注释】①雍、绛:都是地名。②孙:通“逊”,谦逊、恭顺。③?:马难起步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夫晋,何厌之有? 厌:满足B.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C.卒与粟,自雍属绛 卒:终于D.天灾流行,国家代有 代:世代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四年,晋饥,乞籴于秦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救灾恤邻,国之道也C.夜缒而出秦弗知取而贷我D.吾其还也。其君是恶,其民何罪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B.晋秦两国曾先后发生饥荒,在应对危机的时候,两国国君都向自己臣子询问该怎样度过饥荒。C.晋国的虢射建议趁机攻打秦国,理由是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它却没夺取晋国,如今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不可违背天意,应该攻打秦国。D.晋国恩将仇报的行为激怒了秦国,秦国进攻晋国,庆郑向晋惠公提出,给秦国加倍提供财物,给的粮食比晋国饥荒时从秦得到的还要多。7.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5分)翻译: (2)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5分)翻译: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田园乐(其六)(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8、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请简要分析诗歌的一二句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4分)9、诗的三、四两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②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③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士皆?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④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三、怀 念 萧 珊?巴 金(节选自《怀念萧珊》,有删节)请根据文章②―④段的内容,概括萧珊的性格特点。(分)第①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分)作者为什么说“这就是她的最后,然而绝不是她的结局”?(分)读完文章请你对巴金叙事时的语言风格进行评价。(分)II卷(表达题,共83分)四、1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严惩不怠 辽阔大地 息息相关 没精打采B.轻歌慢舞 陨身不恤 汗流浃背 凭心而论C.锋芒毕露 长歌当哭 婆娑起舞 盘根错结D.不能自已 无动于衷 坚忍不拔 凄婉迷茫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为应对金融危机,去年国家放宽金融政策,降低购房门槛,这对房产开发商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全国各大城市均出现了火爆的热销场面。B.高考成绩还未正式对社会公开发布,合肥一中朱韦康、168中学陈硕嵩两位同学分获2009年安徽高考理科两个不同层面状元的消息已不胫而走。C.荆轲为刺杀嬴政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计划先砍下秦国降将樊於期的首级作为晋见的礼品安徽省涡阳四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202004.html
相关阅读:高一语文竞赛试卷
2019学年高一寒假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复习题及答案
江西省乐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3月月考 语文试题
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