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201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项归纳复习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篇章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学案11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篇结构
前预习
一、篇结构
考点解读:
古诗词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感情的重要手段。
赏析其结构形式要整体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和对诗词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1.先景后情 以景结情
2.重叠句 铺垫 照应 过渡
3.开篇点题 卒显志、以小见大 对比。
结构技巧:
技法解密:
1、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结构特点:开门见、欲扬先抑、伏笔照应、情景分写、情景合写、小中见大、画龙点睛、起承转合。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技法分解:
一、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 【宋】王禹?
马穿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诗中首先细致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黄叶飞。
------王勃《中》
最后两句写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二、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重叠句
前句(联)后句(联)的关系 铺垫 照应、层层深入
抑扬
1、重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2、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前的气氛酝酿。
题柳亭送别图 明 徐渭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行 杜牧
远上寒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的名句,写出了磅礴的气势,壮阔的境界,为人们称道。“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出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3、过渡(即承上启下)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4、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5、层层深入:
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诗歌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写起,由远及近,视线移到织女星,织女织成布才能与牛郎相会,可是终日织不成,急得泪如雨下。相隔浅浅的一道银河,就是不能相会。诗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哀怨动人。
三、古诗词主旨的体现
其内容是如何体现主旨的
开门见,直接点题
卒显志
如何体现主旨 以小见大
对比
1.开门见,直接点题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目”就是诗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指明了“航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诗开门见,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
2.卒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例二:《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 “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
后四句表露想入仕,希望张丞相引荐之意。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
卒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
3.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过 华 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
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4.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如: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用“乞祭余”却还向妻妾炫耀的齐人和甘愿在绵中烧死也不愿出的介之推相比,讽刺了向权贵谄媚,追名逐利的小人,同时,赞扬了受迫害也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高考真题回放】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07东卷)
出 关① 徐兰
凭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⑴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 - 9题。 (07宁夏卷)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记宫商角微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小试牛刀】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前。(辛弃疾《西江月》)( )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
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道中壁》)( )
答案:
1、倒装:是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前”(天外七八个星,前两三点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头忽见”(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在前疏雨将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满足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再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倒装)
2、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叠词)
3、辛弃疾《丑奴儿•书博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即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重叠句)
内探究
1、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越 中 览 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这是诗人游览越中,有感而发写下的。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事。
这首诗歌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舟 中 晓 望①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水国遥。舳舻②争利涉,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③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④标。
注:①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的旅况。②舳舻,一种方长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③天台是东南名,石桥尤为胜迹。④“赤诚”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的一部分,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顶。
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①。锦帽貂裘②,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③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④。
注:①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②锦帽貂裘: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③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帝之命持节复用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层意思。④天狼: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当时常侵入宋边境的西夏。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下片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总结】
分析技巧型试题答题思路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使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如:
早 行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后拓展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 下 曲
李白
五月天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谈谈本诗颔联再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⑴“貂锦”的意思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⑵整首诗中最震撼心灵的诗句是哪几句?说说它为什么震撼心灵?


⑶就这首诗的内容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43469.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 辨析并修改病句 1
正确使用词语学案
2012届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专题复习教案
登幽州台歌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学习肖像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