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高二数学必修五复习教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记忆方法网
1.正弦定理
(1)形式一: =2R;
形式二: ; ; ;(角到边的转换)
形式三: , , ;(边到角的转换)
形式四: ;(求三角形的面积)
(2)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唯一解)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3)若给出 那么解的个数为:若 ,则无解;若 ,则一解;
若 ,则两解;
2.余弦定理:txjy
(1)形式一: , ,
形式二: , , ,(角到边的转换)
(2)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唯一解)
2)、已知两边和它们得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唯一解)
【精典范例】
【例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ABC的形状:
(1)若a2tanB=b2tanA;
(2)b2sin2C + c2sin2B=2bccosBcosC;
解(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
(2RsinA)2 = (2RsinB)2 2sinAcosA=2sinBcosB sin2A=sin2B
2cos(A + B)sin(A ? B)=0
∴ A + B=90o 或 A ? B=0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由正弦定理得
sin2Bsin2C=sinBsinCcosBcosC ∵ sinBsinC≠0, ∴ sinBsinC=cosBcosC,
即 cos(B + C)=0, ∴ B + C=90o, A=90o,故△ABC是直角三角形.
【例2】3.△ABC中已知∠A=30°cosB=2sinB-
①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②设D是△ABC外接圆直径BE与AC的交点,且AB=2 求: 的值
【例3】在Δ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 、b、c,且 .
(Ⅰ)求 的值;
(Ⅱ)若 ,求bc的最大值.
【解】(Ⅰ) =
= = =
(Ⅱ) ∵ ∴ ,
又∵ ∴ 且仅当 b=c= 时,bc= ,故bc的最大值是 .
【追踪训练】

1、在△ABC中,a=10,B=60°,C=45°,则c等于 ( )
A. B. C. D.
2、在△ABC中,a= ,b= ,B=45°,则A等于()
A.30° B.60° C.60°或120°D. 30°或150°
3、在△ABC中,a=12,b=13,C=60°,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 )
A.无解B.一解C.二解D.不能确定
4、在△ABC中,已知 ,则角A为()
A. B. C. D. 或
5、在△ABC中,若 ,则△ABC的形状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6、在△ABC中,已知 ,那么△ABC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正三角形
7、在△ABC中,周长为7.5cm,且sinA:sinB:sinC=4:5:6,下列结论:
① ②
③ ④
其中成立的个数是 ( )
A.0个B.1个C.2个D.3个
8、在△ABC中, , ,∠A=30°,则△ABC面积为 ( )
A. B. C. 或 D. 或
9、已知△ABC的面积为 ,且 ,则∠A等于 ( )
A.30°B.30°或150°C.60°D.60°或120°
10、已知△ABC的三边长 ,则△ABC的面积为 ( )
A. B. C. D.
11、在△ABC中,若 ,则△ABC是( )
A.有一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有一内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2.数列
1、数列
[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前n项和]
2、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概念]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若 2.等差中项:若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 的首项是 ,公差是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 。
[说明]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 2.
[说明]对于公式2整理后是关于n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等差中项]如果 , , 成等差数列,那么 叫做 与 的等差中项。即: 或
[等差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 是等差数列的第 项, 是等差数列的第 项,且 ,公差为 ,则有
2.对于等差数列 ,若 ,则 。
3.若数列 是等差数列, 是其前n项的和, ,那么 , , 成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概念][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
[等比中项]如果是的等比中项,那么 ,即 。
[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若 2.等比中项法:若 ,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的首项是 ,公比是 ,则等比数列的通项为 。
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等比数列的性质]
1.等比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 是等比数列的第 项, 是等差数列的第 项,且 ,公比为 ,则有
3.对于等比数列 ,若 ,则
4.若数列 是等比数列, 是其前n项的和, ,那么 , , 成等比数列。
4、数列前n项和
(1)重要公式: ; ;

(2)等差数列中,
(3)等比数列中, (4)裂项求和: ;
【追踪训练】
2、已知 为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 ,则 .
3.已知 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 ,平方和为 ,求这 个数.
4、已知 为等差数列, ,则
5、已知 为等比数列, ,则
6、已知 为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 ,求 .
7、已知下列数列 的前 项和 ,分别求它们的通项公式 .⑴ ; ⑵ .
8、数列 中, ,求 ,并归纳出 .
9、数列 中, .
⑴ 是数列中的第几项? ⑵ 为何值时, 有最小值?并求最小值.
§3.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对称性: (2)传递性:
(2)同加性:若 (3)同乘性:若 若
如何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的大小——作差法,其具体解题步骤可归纳为:
第一步:作差并化简,其目标应是n个因式之积或完全平方式或常数的形式;
第二步:判断差值与零的大小关系,必要时须进行讨论;第三步:得出结论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用具体不等式比较好理解)
① 将二次项系数化为“+”:A= >0(或<0)(a>0)
② 计算判别式 ,分析不等式的解的情况:
?. >0时,求根 < ,
?. =0时,求根 = = ,
?. <0时,方程无解,
③ 写出解集.

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为 , ,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

二次函数

(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相异实根

有两相等实根

无实根
R


1、已知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为 ,求关于 的不等式 的解集.
2、若关于 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空集,求 的取值范围.
追踪训练
1、设 ,且 ,求 的取值范围.
2、已知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为 ,求关于 的不等式 的解集.
3、若关于 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空集,求 的取值范围.

三、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四、简单的线性规划
典型例题:求z=3x+5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式中的x、y满足约束条件
解: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从图示可知,直线3x+5y=t在经过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区域内的点时,以经过点(-2,-1)的直线所对应的t最小,以经过点( )的直线所对应的t最大.
所以zmin=3×(-2)+5×(-1)=-11.
zmax=3× +5× =14

五、基本不等式
1.重要不等式:
如果
2.基本不等式:如果a,b是正数,那么
??我们称 的算术平均数,称 的几何平均数?
(注意: 成立的条件是不同的:前者只要求a,b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a,b都是正数。)
不等式应用:
(1).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即若a,b∈R+,且a+b=M,M为定值,则ab≤ ,等号当且仅当a=b时成立.(简记为:和为定值积最大)
(2).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即若a,b∈R+,且ab=P,P为定值,则a+b≥2 ,等号当且仅当a=b时成立.(简记为:积为定值和最小)

典型例题:例1(1) 若x>0,求 的最小值;(2)若x<0,求 的最大值.
[点拨]本题(1)x>0和 =36两个前提条件;(2)中x<0,可以用-x>0来转化.
解1) 因为 x>0 由基本不等式得
,当且仅当 即x= 时,
有最小值为12.
(2)因为 x<0, 所以 -x>0, 由基本不等式得:
,
所以 .
当且仅当 即x=- 时, 取得最大-12.

例2将一块边长为 的正方形铁皮,剪去四个角(四个全等的正方形),作成一个无盖的铁盒,要使其容积最大,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最大容积是多少?
解:设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则其容积为

当且仅当 即 时取“=”
即当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时,铁盒的容积为
【追踪训练】
3、已知函数 ,满足 , ,那么
的取值范围是 .
4、解不等式:(1) ;(2)

6、 画出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7、已知x、y满足不等式 ,求z=3x+y的最小值。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 求证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若x>0,y>0,且 ,求xy的最小值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61859.html

相关阅读:椭圆定义在解题中的应用
基本计数原理
合情推理
基本算法语句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学案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