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阶段考试试题
历史(科)
一、(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精神的开始。这观点应是 ( )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
2.希腊明的头是 ( )
A、克里特明 B.、迈锡尼明 C.、爱琴明 D、荷马时代
3.成法的出现是 ( )
A、是雅典平民反抗贵族政治的结果 B、是雅典贵族为缓和矛盾的主动改革
C、法律全面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缓和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4.梭伦注重在制度上和社会风气上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主要表现在 ( )
①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②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
③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 ④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梭伦改革推动农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有 ( )
①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橄榄油等经济作物的出口
②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对携带家属移民雅典的手工业者给予公民权
③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④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6.财产等级制度之所以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关键是 ( )
A、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 B、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C、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确定公民权利 D、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7.梭伦颁布“解负令”,规定土地最高限额和制定“遗嘱法”的后果是 ( )
①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②使贵族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③使雅典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④使希腊各邦相继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 )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
9.克利斯梯尼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 )
A、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B、进一步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C、动摇了雅典贵族专制的统治基础 D、最终确立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0.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他 ( )
A、推翻了君主制,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D.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11.梭伦改革后,雅典僭主政治建立的原因有 ( )
①梭伦改革没有消除平民与贵族的根本矛盾
②贵族在改革中利益损失较多,对改革日益不满
③下层平民因利益得不到满足也有较大的意见 ④梭伦放弃权力,被迫出走
A、○1○2○3○4 B、○1○3○4 C、○1○2○4 D、○1○2○3
12.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 )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
A、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14.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是 ( )
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 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 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15.《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16.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是为了 ( )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
17.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在于 (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18.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制度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
19.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 )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20.秦惠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投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 )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21.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22.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能说明的史实是 ( )
A、春秋诸侯争霸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 D、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3.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指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
A、奴隶主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24.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 )
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
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25.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 )
①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②商鞅坚毅审慎的改革精神
③变法措施全面,执行有力 ④变法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2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
26、材料一: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1)请写出这场辩论可能参与的三个派别。(3分)他们辩论的核心是什么?(2分)
材料二:下列材料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三:
500斗级拥有年产500斗及以上(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只能担任低级官职。
雇工级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2)材料二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三是梭伦改革的哪项具体措施?(4分)
(3)综合材料二、三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材料四:
“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
(4)材料二、四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3分)他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4分)
27、(15分)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观察下列三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奖励耕织 图三 商鞅铜方升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2分)
(2)从材料二: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4分)
(3)阅读材料三,其观点是否正确?试分析其原因。(5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述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4分)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
材料四 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3分)
(2)从背景、中心目标方面分析两次改革的不同。(4分)
(3)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何特征。(4分)
(4)说说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4分)
2011-2012学年度2010级第一学期第四阶段考试试题
历史(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AAD 6-10 CDBBC 11-15 ADADA
16-20 BCCBA 21-15 BCACD
26、(20分)(1)“平原派”“地派”“海岸派”(3分)。“是否保留贵族政治”成为辩论的核心。(2分)
(2)公平思想或折中思想 财产等级制度(4分)
(3)实质: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决定(2分)
主要目的: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2分)
(4)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废除“六一汉”制度,废除了奴隶的债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3分)影响: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扩大了各阶层的政治权力。(4分)
27题(15分)
(1)变法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2分)
(2)说明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4分)
(3)正确。(1分)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井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越多)。(4分)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致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4分)
28题(15分)答案
(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3分)
(2)背景:梭伦改革: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商鞅变法:分封制、井田制瓦解,列国崛起称雄。中心目标:梭伦改革:缓和阶级矛盾,振兴城邦;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统一天下。(4分)
(3)梭伦:折中、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商鞅:讲求诚信,取信于民,令政必行,雷厉风行。(2分)
(4)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34428.html
相关阅读: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1]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
湖北省潜江市职教中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
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吉林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