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歌曲《中国话》唱到:“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网]”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7.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李四光地质力学[学科” 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9.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不懂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指A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 C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10.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海峡两岸。2010年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11. 以下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或讲话,请按时间顺序排列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12. 唐代诗人李绅(今安徽亳州人)著有《悯农》诗两首,留下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名句。下列题材和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文艺作品是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米勒的《播种者》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D.毕加索的《格尔尼卡》13. 下列著作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关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诗歌 剧本 散文 小说B.彼特拉克 曹雪芹 达尔文 海明威C.倡导人文主义 反对封建礼教 阐述自然选择 体现现代主义D.抨击世俗王权 叙述爱情悲剧 挑战教会神学 歌颂民主科学14.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④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于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16.1913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D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未到达农村17.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A 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18.在周代的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王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守西周的分封制19.“元起朔方,固以崇尚释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吐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20.柳宗元的《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21.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他所批评的应该是A. 春秋时期的王室衰微 B. 东汉时期的乡举里选C. 魏晋时期的九品官人 D. 隋唐时期的科举仕进22.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A. 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 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C. 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 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23. 自汉初以来,继承秦制。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丞相。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 其中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因罪自杀,3人下狱处死。汉武帝这样做的基本用意是A.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局面B.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集权C.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D.显示皇权至上不可僭越24. 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A.扩大行省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地方监察25.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有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材料一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材料一中体现出的孟子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分)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 (7分)材料三 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5分)(1)治国思想仁政(分)实质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小农经济)(分)(2)国外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内地主垄断土地,农民生活贫困。(4分)具体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3分)(3)状况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文教卫生水平低下;生活用品严重缺乏。(只要答出两个要点即可)原因“左”的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5分).学优版权所有!投稿可联系QQ:1084591801安徽省蒙城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250365.html
相关阅读: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1]
湖北省潜江市职教中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
吉林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Word版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
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