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五 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2月) 高 二 历 史(文) 出题、校对:郭素英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共50分)1.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而兼地主。A. ? ? B. ? C.D.?2.王国维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商人继统之法不合尊尊之义其祭法又无远弥尊卑之分,则于亲亲、尊尊二义皆无当也。周人以尊尊之义经亲亲之义而立嫡庶之制,又以亲亲之义经尊尊之义而立庙制。”可见A.“授民授疆土” B.“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矣” C.任人唯亲传子不传贤D.“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是古人封缄文书、信件、货物时盖有印章的泥团A.封建社会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B.秦汉唐盛名之下危机累累C.郡县制度有利国家统一稳定 D.地方稳定程度决定治乱兴衰 10.《日知录》: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A.国力衰弱 B. C.宋 D.宋11.学者王亚男指出“在西欧,有一种贵族官僚化的趋势,而中国的趋势则是官僚的贵族化。”所谓的官僚贵族化,即指在官僚的继替中,血缘、出身、家世、门第等因素越来越起支配作用,从而形成一种类似于贵族的世卿世禄的现象。下列官制中极大的推动了官僚贵族化倾向的是 A.军功爵制 B. 三公九卿制 C.九品中正制 D. 八股取士12. 封建社会里“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下列各项,最能够有效打破这种相对静态的社会分层,加速社会成员合理的垂直流动的是gkstkA.分封制转变为郡县制 B.科举制取代荐举制C.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13.宋熙宁四年被外放杭州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举以闻。”西周春秋时模式音乐,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等级观念 A.a处:佛教的盛行和冲击 B.b处:儒学的哲理化、精致化C.c处:独尊动摇和“三教合一” D.d处:明末思想批判的推动17. 余英时说:“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A.格物致知 B.心外无理 C.心即理也 D.理在气中18. 发挥先天性善论,强调“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被评价为“存在着鼓励各人以自己的良心指导行动,而不顾习惯的道德标准的这一趋向”的思想家是A.朱熹 B.陆九渊 C.王阳明 D.李贽19. “工商皆本”“循天下之公”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公其是非于学校明清之际中国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 A.心即理也 B. C.D.20.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A.实用B.? C.? D.21.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A. B. C. D.22.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正书无出其右自由极限23. 右图是一幅现代画家的画作,它承接的是古中国画类中的A.风俗画,反映水乡民风民情B.年画,赞美自给自足的闲适C. 宗教画,劝人少功与无争D.文人画,标示气韵和“性灵24.“大声??,小声铿?,横绝六合,扫空万古阅读材料(1)阅读材料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奉 郎 卫 廷 典 宗 治 少 太常 中 尉 尉 客 正 粟 府 仆令 内史 图一材料二 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拨,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的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动摇。……极精密极完整的政权分配,使整个政府的行政机关各有依循,便不必有宪法而政府自有限节。而况明代以前,宰相为行政领袖,与王室俨成敌体。王帝诏命,非经宰相副署,即不生效。——钱穆《中国历史研究》 (1)材料一两幅图反映的中央官制系统各自名称是什么?由图一到图二,宰相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分)(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说明材料一中图二这种体制设置的积极意义。(5分)(3)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说明明、清两代“迹近君主专制”。 (4分)(4)钱穆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他主要是站在哪一视角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28.(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人才的举荐是个自下而上的过程,而当时的正式权力机构并不能直达社会基层,而只能到达县一级。所以,即使是在皇权和官僚系统对人才选拔最有效的时期,他们也无法控制举荐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在基层的过程。这样,就为其他社会力量,特别是为在地方上颇有影响的、抵制皇帝对权力的垄断的贵族力量介人和控制这个过程提供了可乘之机。当举荐的控制权发生转移的时候,举荐的实际标准也就发生了变化。在西汉时期,品行、治理能力和口才曾是选任官员的基本标准,到东汉时期,这些标准越来越多地为出身、血缘、门第等因素所取代。 “ 九品中正制”是在“ 唯才是举”、“ 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庶高卑”的原则下建立的,但在具体施行中仍把门第作为一个条件,因此从西晋以后便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政府的高官为豪门世家所占据。 ——《科举制,一种精英的再生产机制》 (1)据材料一分析,两种选官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荐举标准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7分)材料二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据《明史》记载,明代选官“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2)据材料二指出,唐宋以来新的选官制度与前述两种制度的主要不同是什么?明“稍变其试士之法”变更了哪些方面?(7分)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3)结合三则材料与所学,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6分)?gkstk参考答案BBABB DCCCC CBBCD CADBA BBDCB26(1)内容:用贤人行仁政重民意,顺民心君民相互依存丞相权力权力,考试只取四书五经;文体为八股文。御史台三司使中书门下(政事堂)御前会议皇帝27.(1)山西省太原五中2013-201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243641.html
相关阅读: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潜江市职教中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1]
吉林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