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闲话:不是读书人的读书报告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这一年读的书不多,也杂,感触却蛮多,也杂。记得小时候读三毛,她说“书与牙刷,概不外借,一定要借,我选牙刷。”书的确是很个人的物件,一不小心暴露了书单,总觉得陌生人也要对自己多几分熟悉,再加上书总是读也读不够,说起自己读的书,总是很羞赧,觉得不足以在底蕴层面引起读书人的共鸣,只是勤做积累以补拙气罢了。

小时候妈妈上班的地方离省图书馆很近,最开始的时候每周借两本书回来给我看,从牧民谷系列到各国各色儿童读物在那个年纪得到累积,也培养起了看字的习惯,借书回执单变成了收藏之一。稍稍长大一点,中学时代开始自己借书,在太早的年纪读了一些老成的作品,很难消化,收获也很有限,那时候看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杜拉斯的越南情人,麦克尤恩的爱欲,伍尔夫的意识流……看的过程苦涩难捱,看完了也统统是懵的,这些作品等到长大后才明白,没有经历的堆积,泛泛的读很难明白其意义。阅读体验还是要和年纪相匹配的效果最好,容易引起共鸣和反思,也能明白作品的意义和伟大。

我看书的习惯比较随性,不足道怜香惜玉,书买回来书皮第一时间卸下来变成书签,圈划折角以作笔记索引在所难免,一本书读完常常书体要厚上好几倍。这在很多爱书之人看来是不可饶恕的粗鲁,我赞同,书本理应包上体面的衣裳,看书前洗干净了手,轻轻盈盈的不着痕迹的读,书皮上自会留下阅读累积的痕迹,由此也可窥见阅读的偏爱。这样仅仅是想想也能从阅读的姿势,环境上加以要求自己,从而产生整体的雅,以及对书的敬。但是于我而言,也许自在的读更为惬意。因此即便是生活在有大型24小时书店的城市,我对“书店阅读”也很不感冒,因为在书店阅读总归限制很多,这种限制总的来说来源于“不属于我”的顾忌,每每看到了逞心快意的句段,不能及时的圈划做摘抄总是心痒难耐,拍照记录就显得隔靴搔痒了。

读完的书,因为折角而变厚

折角标记要整理笔记的地方,省去没有笔的烦恼

大学以后看书的时间很碎片化,看书的场合也决定了我阅读的对象,就像赶地铁时读的书和靠在床上长时间读的书绝不是一类。今年的地铁书单是:卡佛的《当我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什么》,顾乡(少林修女)的《就这样吧》,博尔赫斯的《阿莱夫》,小顾聊绘画系列以及冯唐的《如何成为一个怪物》。这几本书都是短文集,很适合地铁上零散的时间和较浅的思考。如果有完整的较长的阅读时间以及舒适的阅读环境,我会阅读一些长篇小说,或是需要思考的阅读速度较慢的书。一般读这种厚部头的书,我会同时开好几本书,进度不一的同步开读,读完以后会按照折角抽空做读书笔记。前几天学长听我说起这个阅读习惯分享给我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由UCLA一对教授夫妻研究出的记忆理论:人的记忆有两个强度??存储强度(storagestrength)和提取强度(retrievalstrength)。存储强度并不会随着时间减弱,但提取强度却可以通过不断复习减缓遗忘。所以因为同时开了很多本书,每次读的时候都要先提取一下上次的记忆,再加上阅读后的笔记整理,最后记住的东西更多。今年啃的书有:武志红的《家为何会伤人》;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廖一梅的《像我一样笨拙地生活》,《悲观主义的花朵》和《柔软》;罗伯特所罗门的《哲学的快乐》;罗伯特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王文华的《61×57》;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孟京辉的《先锋艺术档案》,毕赣的诗集《路边野餐》和石田干之助的《长安之春》。

今年读书有一个进步,开始涉及心理学和哲学领域,这可能是长大的标志吧,这些书放在过去是不敢碰的,因为知道看不懂,也因为压根没有很多思考所以不需要寻找答案。今年的《爱的艺术》,《家为何会伤人》和《哲学的快乐》这三本书对我来说意义重大,阅读的过程非常缓慢,而且有可能永远都读不完,一直反复的读下去。20岁到21岁这两年,我开始把眼光从“他人如何看待我”转移到“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上来,更加关注内心世界和自我需求,开始审视自我与自我,自我与家庭,自我与社会之间的链接和关系。这三本书可以说是我认识自己的启蒙课本,除了开始审视自我问题和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并非问题家庭专属),也开始虚心的把爱作为一种能力去学习去积累去表达。也正是因为开始了这种反思和学习,我惊讶的发现其实我一点都不了解自己,每每多看到一点真实的自己,都开心的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尽管我知道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说想要花时间了解自己有点可笑,但我确实是一个自我意识启蒙比较晚的人,今年花了很多时间在探索自己上,通过意念思考,也通过很多辅助活动,目前为止成效显著,我庆幸这件事没有开始的更晚,非常感谢这几本书的指引。

廖一梅的几本书也是在今年集中看完的,也是因为今年看了很多场戏。我是个不爱看电影的人,看电影全凭缘分,被动的可怕。在戏剧上,倒是主动不少,往往先发制人,怀着满腔热情买票抢票。剧作集很早就买了,今年同步着戏看完了廖一梅的剧本,看戏之前读一遍,记下来喜欢的细节,坐在台下热忱的期待着,看过戏觉得不错的再去读一遍字,又能想起舞台上的演绎。今年看的戏跨度也大,从先锋话剧到传统戏剧再到传统戏曲,看完牡丹亭就买了《临川四梦》,17年接着读吧。

今年也认识了新的作家,毛姆是很多人强推的了,今年倒是第一次捧起来读,真是喜欢。读完《月亮与六便士》这几天在做摘抄,毛姆真是人精啊,宛转之间就把人性写尽了。还记得书中有一段描写他作为新兴作家被引入一上流聚会,贵族的丑态,新晋作家的缩手缩脚,老司机的圆滑腔调,抄完真是想放下笔起立鼓掌,明年还打算接着读他的《刀锋》。东野圭吾也是今年初读,爱的人爱得要死,我个人不喜欢,读他的小说心太累,耗精神,看完以后整个人很负面,再加上总是在描写一些超出我认知范围的伦理故事,让我非常不舒服,可能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碰他的书了。我个人对于日本文学作品总是很有隔阂,也许是没有好译本的关系,之前看过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也是不太提得起爱,读到目前比较喜欢的是石田干之助的《长安之春》和冈仓天心的《茶之书》,都不是小说作品,希望明年能找到属于我的那本日本小说。

2016年不断地有人给我安利Kindle的好,告诉我因为有了它多读了很多本书,但我只是想想不能折角翻页就还是无法接受,不然2017年试试这种电子式的新潮读法?一年又一年过的总是很快,回顾一下今年想想自己多少还是读了几本书,略略的欣慰。想起之前和一个朋友开玩笑,他笑着回我“我怎么会做那种事,我可是个读书人”,他确实是个读书人,可是那时我在想,什么时候我才能有底气说自己是个读书人呢?

还要很久很久,还要很多本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255095.html

相关阅读:《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