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有哪些变化?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与2003年5月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相比较,《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稿)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一、明确指出了在初中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

实验稿中对在实践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没有明确的表述。修订稿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明确指出了在初中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的表述更为科学

实验稿中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表述为:“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这一表述太过宽泛,没有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修订稿将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表述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门综合课程。”这一表述突出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比实验稿的表述更科学。

三、对思想品德课程特性的具体表述更为科学

修订稿仍然认为思想品德课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但对这四个特性的具体表述作了修改。比如,在“思想性”中,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进行“五爱”公德教育。在“人文性”中,强调要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实践性”中,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综合性”中,强调与初中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法的掌握融为一体。

四、对课程基本理念作了修改

修订稿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按本课程的核心、基础和教学观三个方面依次对原有基本理念的顺序作了调整。同时,对个别的表述也进行了修改。如,在修订后的第一条基本理念中,将实验稿中原来比较抽象的表述修改为:“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善恶、是非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这样修改后,就使得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更加具体和明确。

五、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改为“课程设计思路”

修订稿将第一部分的最后一块内容“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改为“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比“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包括的内容更为宽泛,它既可以包括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思路,又可以包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因此,这样修改对于教材的编写与教学更有指导性。此外,修订稿将实验稿中“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部分的表述作了较大修改,着重指出,初中学生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并明确指出,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三组重要关系构成了本课程的三大内容板块。每一内容板块中均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六、对课程目标进行了修改

实验稿将“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两个部分。修订稿的“课程目标”部分,并没有将其内容分为“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两个部分,而是在第一自然段中简要指出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总体目标,然后分别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将这三个目标的具体要求内容进行了修改。一是对这三个目标中的具体内容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二是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及其表述方式作了修改。比如,将“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修改为“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这样修改,使这一目标的表述更为准确。三对“知识”目标的内容进行了充实,增加了“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赖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这一目标。

七、将“内容标准”修改为“课程内容”,并对“课程内容”部分的结构和具体内容进行了修订

1.修订稿将实验稿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同时将这一部分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实验稿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由“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和“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大板块构成。修订稿将第三板块“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我与集体的关系”的相关内容,前移到第二板块“我与他人的关系”中,并将第二板块的标题“我与他人的关系”修改为“我与他人和集体”,将第三板块的标题“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修改为“我与国家和社会”。也就是说,修订稿的“课程内容”部分由“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和“我与国家和社会”三大板块构成。再比如,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的第一板块“成长中的我”由“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和“学法用法”三部分构成。修订稿将“学法用法”修改为“心中有法”。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的第二板块“我与他人的关系”由“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三部分构成。修订稿将“交往的品德”改为“在集体中成长”。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的第三板块“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由“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四部分构成。修订稿将“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和“承担社会责任”合并为“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将“法律与社会秩序”修改为“法律与秩序”,并将“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放在“法律与秩序”之前。作了这样的修改后,课程内容更合理、更科学。此外,修订稿将实验稿的第三部分的“内容标准”的三大板块的每个组成部分中的“目标”内容予以删除,避免了与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内容的重复。

2.修订稿对“课程内容”和“活动建议”的具体内容作了适当调整、整合和修改。较大的改动如下。

增加的“课程内容”主要有:“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积极与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等。

删除的“课程内容”主要有:“懂得知耻”、“为人正直”、“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自觉抵制‘黄、赌、毒’和‘ *** 功’邪教等不良诱惑”、“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增加的“活动建议”有:“讨论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游戏观念”、“通过观看纪录片、图片等方式,初步了解地震、火灾、水灾等灾害,学习一些自救、自护、互救、他救的常识”、“开展一次合法、安全的‘行为后果体验’活动,从中感受‘对自己行为负责’这一意识的重要性”、“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讨论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搜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典型案例,讨论和说明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搜集身边的案例,讨论并说明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举办搜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活动,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搜集灾难或其他事件中中学生勇救他人、互相救助的感人事迹,体会同学友谊的珍贵”、“开展多样化的班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体会温暖与力量”、“搜集因侵犯人身权利而受到法律严厉惩处的案例,说明公民的人身权利爱法律保护,并讨论维护人身权利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假如没有网络,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的讨论活动,思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举办‘祖国发展我成长’的主题班会,认识祖国发展的大好形势,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感受二者之间的关系”、“分组搜集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独特文化,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世界地图为依托,开展‘我在地图上旅行’的演讲活动,搜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素材,积极感受‘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宪法在我心中’的主题活动”、“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主题,设计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保护环境的讨论活动,并进行相应的实践。”“结合本地实际,以‘维护国家各民族的团结’为主题,开展一次主题活动”。

删除的“活动建议”有:“开展‘青春日记’活动,记录心路的历程和对成长的思考”、“开展一次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查阅有关法规,了解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八种犯罪会受到刑事制裁;知道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有的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以‘家长是否可以拆阅子女信件和日记’为题,开展一次学生与家长的对话活动”、“讨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的理由”“就学生中的违法案件,如打架斗殴,使他人致伤、致残等进行讨论”、“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现象,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理”、“讨论在自然灾害中的社会救助活动和英雄事迹所反映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我的理想和选择’为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交流探讨为实现理想应该如何努力”、“查阅历史资料,知道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深刻含义”、“组织少数民族歌曲演唱活动,了解少数民族风情”。

八、对“实施建议”部分作了较大的改动

1.将“教材编写建议”与“评价建议”的顺序作了调换,把“评价建议”置于“教材编写建议”之前。同时,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改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2.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部分的结构、内容作了修改。首先,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部分,增加了简单明了的指导语,确立了教学工作和评价工作的基本立场和方向。其次,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以下建议:“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修改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对于推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将“评价建议”中的“评价原则”改为“评价实施要求”,对评价工作的各个方面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和建议。将“学生学习评价”改为“评价方式”,增加了“谈话”、“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删除了“教师的教学评价”。修订后的“评价建议”更加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3.“教材编写建议”部分的内容也作了较大改动。一是将指导语进行了修改,使其更加简洁明了。二是将原来的建议进行了整合和修改,提出了以下5条建议: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坚持正确的导向;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体现思想品德学习的独特性;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突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倡导以主题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应充分考虑和体现不同地区的特点。

4.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的结构予以简化,并对内容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由指导语和重新拟定的5条建议组成。

作者简介:李洪祥,男,湖北省天门市干驿初中教师、校办公室主任,兼任天门市教学研究室初中政治教研员。1987年以来在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教辅文章300余篇,主编和参加编写出版了20余本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曾参加湖北省初中《思想政治》(活动)教材的编写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光盘的撰稿工作。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名师。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54062.html

相关阅读:提高答题技巧是提升初中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好初中政治的方法之列表对比法
初一政治学习技巧
初中政治学习方法之养成好习惯
中考时事政治(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