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家至今仍住上海老城厢
——
一幢老式砖木结构的沪地民居的二楼。在与我们相距三四米的对面楼下,一间简陋的小屋,住着一位孤寡老人沈阿姨。她搬来那,好像刚从里弄生产组退休。
⑵
白驹过隙。一转眼,沈阿姨已与我家做了三四十的邻居了。近,小屋空关,却关不住多前那些
suǒsuì
的往事。
⑶
沈阿姨与我母亲一辈。她的身体稍瘦,颧骨高高的,眼睛大而有神。母亲曾帮她给乡下的侄子代写过几封信,知道她虽然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但明事理。
⑷
沈阿姨的小屋,只能搁一张床和一张小方桌,地方逼仄。所以,大白天她一般都是拿个小板凳坐在门口,附近动静,尽收眼底:无良
“
路人
”
偷我停放在楼下拐角处的自行车,被她发现后喝退了;我的没上学的女儿溜出来玩,几次得到她的照管;她还应我母亲所托,及时叫住了磨剪刀的、箍桶的、卖新米的
……
⑸
不过,最令人感怀的,莫过于她的有关
“
收衣裳
”
的提醒。
⑹
对于坐在家门口的沈阿姨来说,何止是过往的一切,甚至连老天爷的喜怒哀乐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每当天上有细微的不易察觉的雨丝飘落,她都会抬起头,朝我家的窗口喊道:
⑺
“
赵阿姨,落雨嘞!
”
⑻
这是沈阿姨在提醒我母亲,无论谁在家都能听到,然后赶紧收进晾于窗外的衣物。上个世纪七八十代,沈阿姨神清气朗,喊声响亮,语速不快不慢。
⑼
“
赵阿
——
姨,落雨
——
嘞!
”
⑽
这还是沈阿姨在提醒我母亲。只是进入了上个世纪八九十代,她的精神已不如先前,而且患有气管炎,喊声没有那么响了,语速也减慢了一些。但这并不影响她提醒的效果。
⑾
“
赵
——
阿
——
姨,落
——
雨
——
嘞!
”
⑿
这依然是沈阿姨在提醒我母亲,一如既往。只是自上个世纪九十代后期到本世纪头几,沈阿姨的老态日见明显,气管炎愈来愈严重,而且内脏也查出几样毛病,故而喊声略微弱了一点,语速又放慢了一些,有时还伴随着咳嗽。但这同样不影响她提醒的效果。
⒀
柴米油盐、洗衣晒被,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基调。三四十来,沈阿姨那一声声热诚善良的提醒,从未间断,使我家躲过了一场场突如其来的阵雨、大雨、暴雨,使晾晒在外的衣被始终避免了叫雨淋湿的尴尬。这一又一的关照,犹如点点滴滴的甘露,注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
细水长流
”
般的常滋润,要比
“
激情喷泉
”
式的瞬间惠施,更教人感念。
⒁
尽管标题为《声声慢》,可我知道,多少了,沈阿姨的喊声不是马上慢下来的,而是在一个个较长的时间跨度里渐次变慢的,如同她渐次变老一样。这是自然规律,人老了,总会有喊不出声音的时日。那天,女儿给
“
沈家奶奶
”
端去馄饨的时候,她发烧住院了。
⒂
母亲去医院看沈阿姨,只见她全身浮肿,且已引起并发症。母亲正欲安慰一番,这时听到她说:
“
赵,赵阿
……
姨
……”
同时无力地拉住母亲的手
□“
我,我
……
不,不会
……
好
……
了。
”
⒃
未几,沈阿姨的呼吸连同她的关照打上了永远的休止符号。
⒄
没有了沈阿姨的喊声,我家晾晒的衣物已两次被雨淋湿:一次,衣服都已晾干了,又让雨水浇了一遍;另一次,太阳下晒得暖烘烘、香喷喷的棉被,竟横遭雨袭。这大概是习惯性依赖或疏忽所致。沈阿姨走后,母亲惆怅地说:
“
现在,收衣裳要自家上心了!
”
⒅
生活中某样看似平凡的东西,只有在失去之后,才能真切地体悟到它的温馨和可贵。
⒆
估计过不了多久,我们这一带就要夷为平地,这里的居民将迁入
“
各管各
”
的新楼房。这里发生过的一切,也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会记得沈阿姨,更别说她喊过的声音了。可是,我记得。非但记得,我还懂得,沈阿姨那曾经回荡于街头巷口的一声声
“
落雨嘞
”
的提醒,乃是上海滩一道淳朴的人文景观,也是一道正在消逝的风景。
不管来日我心灵的天空下不下雨,我都要把这风干了的
“
提醒
”
珍藏于记忆深处,以便随时听听那岁月的回声。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却关不住多前那些
suǒ
suì
琐碎
的往事。
2、仔细阅读
6——12
段,从沈阿姨三处内容相同的提醒声中,你读到的信息有
①
随着时光流逝,事增长,沈阿姨提醒
“
我
”
母亲下雨的喊声逐渐变弱,语速渐次变慢
;
②
三四十来,沈阿姨那一声声提醒,从未间断,由此更看出沈阿姨的热诚善良
。
3、第
13
段划线句的修辞手法是
比喻
,其作用是
形象写出了沈阿姨对我们
“
一又一的关照
”
,虽然不起眼,但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给我们以切实的帮助。
表现她纯朴善良及我们的感激之情。
4、请选出对第
⒄
段划线句子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B
)
A.
划线句通过具体描写
“
我家
”
晾晒的衣物被雨淋湿后的尴尬,更体现了沈阿姨热诚善良的提醒的可贵。
B.
句子中
“
晾干
”
、
“
浇
”
、
“
暖烘烘
”
、
“
香喷喷
”
、
“
横遭
”
等词语,更形象写出了雨势的迅猛,让人措手不及,突出了上海天气多变。
C.
更能突出
“
生活中某样看似平凡的东西,只有在失去之后,才能真切地体悟到它的温馨和可贵。
”
这一感悟。
D.
划线句去掉与否,在语段意思的表达上是一致的。
5、阅读第
⒆
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
带点词语
“
各管各
”
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写出了新楼房里的居民是彼此不搭界,和原先住在上海老城厢时邻居间的彼此关照形成对比,更突出那种淳朴民风的可贵。
②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上海老城厢里,邻居间的声声关照,体现了上海淳朴的民风,让人感怀;而随着新上海的建设,邻居关系逐渐疏远,逐渐淡漠了。表现了作者对此的遗憾,希望淳朴民风的回归。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539215.html
相关阅读:《西风胡杨》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温新街《油纸伞》阅读答案
《太阳和霓虹灯》阅读答案
散文《有家无长》阅读答案
《绝唱》散文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