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
(1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每一个养过蚕的人和没有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蚕丝是一寸一寸吐出来的,在吐的时候,蚕昂着头,很快乐很专注的样子。蚕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的。直到被人一股脑丢进开水锅里,煮死,然后那些美丽的丝,成了没有生命的嫁衣,这是蚕的悲剧。
(2
)其实,作茧自缚的情况,绝不如想像的那样罕见,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中到处都飘荡着纷飞的乱丝。
钱的丝飞舞着,会令没有能力驾驭它的人窒息,直至被它绞杀。
(3
)爱的丝也如四月的柳絮一般飞舞着,迷乱着我们的眼,雪一般地覆盖着视线。
(4
)记得我学医科的时候,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新护士值班,看到衰竭的病人呼吸十分困难,用目光无声地哀求她——把氧气流量开得大些。
(5
)出于对病人的悲悯,加上新护士的大胆,当然,还有时值夜半,医生已然休息,几种情形叠加在一起,于是她想,对病人有好处的事,想来医生也该同意的,就在不曾请示医生的情况下,私自把氧气流量表拧大。气体通过湿人瓶,汩汩地流出,病人顿感舒服,眼中满是感激的神色。护士就放心地离开了。那夜,不巧来了其他的重病人。
(6
)当护士忙完之后,捋着一头的汗水再一次巡视病房的时候,发现那位衰竟的病人,已经死亡。究其原因,关键的杀手竟是----
氧气中毒。高浓度的氧气抑制了病人的呼吸中枢,让他安然享受中丧失了自主呼吸的能力,悄无声息地逝去了……很可怕,是不是?丧失节制,就是如此恐怖的魔杖。它令美好变成狰狞,使怜爱演为杀机。
(7
)这当中的奥秘,需每一个人细细揣摩。还有工作的丝,友情的丝,嗜好的丝……或紧或松地包绕着我们,令我们在习惯的窠臼当中难以自拔。逢到这种时候,我们常常表现得很无助很无奈,甚至还有一点点敝帚自珍的狡辩。常常可以听到有人说,我也知道自己的毛病,也不是不想改,可就是改不掉。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了……
⑻你明知你的茧,是你自己吐出的丝凝成的,你挣扎在茧中,你想突围而出。你遇到了困难,这是一种必然。但你却为自己找了种种的借口,你向你的丝退却。
⑼撕碎这蚕茧,没有外力和机械可援,只有靠自己的心
和爪
。茧破的时候,是痛苦的。茧是我们亲手营造的小世界。茧的空间虽是狭窄的,也是相对安全的。甚至一些不良的嗜好,当我们沉浸其中的时候,感受到的也是习惯成自然的熟络。打破了茧的蚕,被鲜冷的空气,闪亮的阳光,新锐的声音,陌生的场景……刺激着,扰动着,紧张的挑战接踵而来。
(10
)这种时刻的不安
,极易诱发退缩。但它是正常和难以避免的,是有益和富于建设性的。你会在这种变化当中,感受到生命充满爆发力,你知道你活着痛着并且成长着。有很多人终身困顿在他们自己的茧里,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当生命结束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恍然发觉,世界只是一个茧,而自己未曾真正地生活过。
(选自《文苑·经典阅读》,有删节)
13.
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分析第(
2
)节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请简述第(
3
)
--
(
6
)节的论证思路。(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分别说说第(
9
)节“撕碎这蚕茧,没有外力和机械可援,只有靠自己的心和爪”一句中“心”和“爪”的含义。(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
文章说理清晰,逻辑性强。前六节形象地指出附在人们身上的丝,第⑺、⑻、(
9
)节则指出人们对待自己身上的“丝”的态度及其危害。
B
.第(
3
)节说“爱的丝也会如四月的柳絮一般飞舞着,迷乱着我们的眼,雪一般覆盖着视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爱心会影响人的理智,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C
.第(
7
)节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丧失节制,就会令优美变成狰狞,使怜爱演为杀机”第(
10
)节中加点的“这种时刻的不安”指代的内容是“茧破裂后接踵而来的紧张挑战”。
D
.文章最后说“当生命结束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恍然发觉,世界只是一个茧,而自己未曾真正地生活过。”这句话引人深思,告诉人们早日冲破自己做的“茧”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502355.html
相关阅读:散文《有家无长》阅读答案
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温新街《油纸伞》阅读答案
《太阳和霓虹灯》阅读答案
《西风胡杨》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绝唱》散文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