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那是四前的事了,准确地说不是“最近”了,然而对我来说,却比昨天发生的事印象还要鲜明得多。
②那夏天,为了摄影我在喜马拉雅山麓、尼泊尔的一个叫多拉卡的村庄待了十多天。在这个家家户户散布在海拔一千五百米斜坡上的村庄,像水、电、煤气之类所谓现代的生命线还没有延伸到这里。
③这个村庄虽有四千五百口人,却没有一条能与别的村落往来的车道。不用说汽车,就是有轮子的普通交通工具也用不起来。而只能靠两条腿步行的山路崎岖不平,到处都被山涧急流截成一段一段的。
④由于手推车都不能用,村民只能在体力允许的范围内背一些东西在这条路上行走。每当我惊奇于草垛何以移动时,定晴一看,下面有一双双小脚在走路。原来是孩童背着堆得高高的当燃料用的玉米秸。
⑤以前在日本去村庄的公有山林砍柴时,禁止用马车拉柴,只允许背多少砍多少。当时人们认为背多少砍多少的话就能得到天神的原谅。
⑥时代不同了,可正因为没有车道,多拉卡村的人们至今过着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被天神原谅的生活。我不知道以前的情况,反正现在村民们完全知道他们的生活无法和世界上其他的地方相比。因此,他们是以一种苦楚的心情,在旅游者看来像世外桃源般美丽的风景中过着日子。
⑦特别是轻人、小孩子都渴望离开村子去有电有车的城市。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就是我们,在没法用汽车的这里,也深感不便,每时每刻都是全副武装登山。从汽车的终点站到村庄,我们竟雇了十五个人搬运器材和食品,多余的东西不得不放弃。
⑧首先放弃的就是啤酒.
啤酒比什么都重。想过酒瘾,威士忌更有效果。我们四人带了六瓶,每人一瓶半,估计能对付着喝十天。
⑨然而威士忌和啤酒,其作用是不同的。
⑩当汗淋淋地结束了一天的拍摄,面对眼前流淌着的清洌的小河时,我情不自禁地说:“啊,如果把啤酒在这小河中镇一下的话,该有多好喝呀。”
(11)
现在再提经过大家协商放弃的啤酒真是没有道理。这时有人追问我说出来的这句忌语。他不是我的同僚,而是村里的少切特里。他问翻译:“刚才那人说了什么?
”当他弄清什么意思时,两眼放光地说道:“要啤酒的话,我去给你们买来。”“……去什么地方买?
”“恰里科特。”恰里科特是我们丢了车子雇人的那个山岭所在地,即使是大人也要走一个半小时。“是不是太远了?
”“没问题。天黑之前回来。”他劲头十足地要去,我就把小帆布包和钱交给了他。“那么,辛苦你了,可以的话买四瓶来。”切特里兴高采烈地跑了出去,到八点左右背厂五瓶啤酒回来。大家兴奋地鼓掌庆祝。
(12)
第二天午后,来摄影现场看热闹的切特里问道:“今天不要啤酒吗?
”“要当然是要的,只是你太辛苦了。”
“没问题。今天是星期六,已经放学了。明天也休息,我给你买许多,星牌啤酒。”“星”牌啤酒是尼泊尔当地的啤酒。我一高兴,给了他一个比昨天更大的帆布包和能买一打啤酒以上的钱。切特里更起劲了,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
(13)
可是到了晚上他还没回来。到了临近午夜还是没有消息。我向村民打听会不会出事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如果给了他那么多钱,肯定是跑了。有那么一笔钱,就是到首都加德满都也没问题。”
(14)
十五岁的切特里是越过一座山从—个更小的村子来到这里的,平时就寄住在这里去上学。土屋里放一张床.
铺上只有—张席子:因为我拍过他住的地方并问了许多问题.
所以对他的情况是了解的。
(15)
在那间土屋里,切特里每天吃着自己做的咖喱饭发奋学习。咖喱是他把两种香料和辣椒放在一起夹在石头里磨了以后和蔬菜一起煮出来的。由于土屋很暗,白天在家学习也得点着油灯。
(16)
切特里还是没有回来:第二天也没有回来。到第三天也就是星期—还没有回来:我到学校向老师说明情况、道歉并商量对策.
可是连老师都说:“不必担心,不会出事的。拿了那么一笔钱,大概跑了吧。”
我后悔不已。稀里糊涂凭自己的感觉把对尼泊尔孩子来说简直难以相信的一笔巨款交给了他,误了那么好的孩子的一生。
然而我想还是事故吧。但愿别发生他们说的事。
(17)
这样坐立不安的过了三天,到了第三天深夜,有人猛敲我宿舍的门。唉呀,打开门一看,切特里站在外面。他浑身泥浆,衣服弄得皱巴巴的。听他说由于恰里科特只有四瓶啤酒,就爬了四座山直到另一个山岭。一共买了十瓶,路上跌倒打碎了三瓶,切特里哭着拿出所有玻璃碎片给我看,并拿出了找的钱。我抱住他的肩膀哭了。很久了,我不曾那样哭过,也不曾那样深刻全面地反省过。
1.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2
分)
①山麓 ( )
②玉米秸 ( )
③清洌 ( )
④反省 ( )
2.
“那是四前的事了”,但“却比昨天发生的事印象还要鲜明得多”,文章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
分)
3.
文章第②③④段主要说明了什么事情?(3
分)
4.
为什么“以前在日本去村庄的公有山林砍柴时,禁止用马车拉柴,只允许背多少砍多少”呢?(3
分)
5.
怎样理解第⑥段中“他们是以一种苦楚的心情,在旅游者看来像世外桃源般美丽的风景中过着日子”?(3
分)
6.
第⑩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
分)
7.
第(11)
段中切特里的“两眼放光”、“劲头十足”、“兴高采烈”,表现了特里怎样的品质?(2
分)
8.
怎样解释当切特里背着五瓶啤酒回来,“大家兴奋地鼓掌庆祝”?(3
分)
9.
文中插入第(14)(15)
两段有什么必要?(3
分)
10.
切特里买啤酒两天未回,为什么村里人、老师都认为他是拿钱跑了呢?
(4
分)
11.
为什么说切特里有可能是拿钱跑了,“我”不但没有痛恨,反倒谴责自己“误了那么好的孩子的一生”?(4
分)
12.
“我”为什么会“抱住他的肩膀哭了”?
“我”为什么要“深刻全面地反省”?(4
分)
答案:
1.
①l
ù ②ji
ē ③li
è ④x
ǐng
2.
引起读者的兴趣,产生急切要读下去的愿望,也表明这件事在“我”心目中的重要。
3.
交代此地的地理环境,海拔之高,使此地不但无交通,连路也没有,也为下文铺垫。
4.
使当地的人们既能够生存下去,又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
5.
对旅游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新奇的世界,喜马拉雅山麓,没有任何的污染,没有噪音,没有都市的浮躁;
但居住者却感觉远离现代文明、现代化。
6.
此时此地饮啤酒,绝不是在一般地方的饮啤酒,表现了拍摄一天后对啤酒的想往;
也为下文作铺垫。
7.
表现了切特里乐于助人,不怕困难的品质和意志。
8.
有对想往啤酒的到来的喜悦,也有对切特里的感谢。
9.
交代切特里的身世,和他学习、居住条件艰苦。
10.
在一般人看来不可能为此翻山越岭去为素不相识的去买啤酒,而且钱的数额不算少,只有一种解释。又说明了切特里的品质可贵,是一般人所难以做到的。
11.
“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给孩子钱,铸成了小孩犯错误,这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12.
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曾一度误解过他,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信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99866.html
相关阅读:《小溪》阅读答案
《通往良知的唯一道路》阅读答案
别把植物带回国阅读答案
生命之韧 阅读答案
变 阅读答案(龙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