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熊召政《听松》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散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听 松 ①今天,我又想去泰山极顶,去华山、恒山、黄山、庐山,或者武夷山、井冈山、大别山,去中国的任何一座千仞冈上,振我的衣,摄我的神,听一次混混沌沌、莽莽苍苍的松涛 听


①今天,我又想去泰山极顶,去华山、恒山、黄山、庐山,或者武夷山、井冈山、大别山,去中国的任何一座千仞冈上,振我的衣,摄我的神,听一次混混沌沌、莽莽苍苍的松涛。

②我的故乡是一座松涛之城。我呱呱坠地,故乡便把松涛作为第一首儿歌,也是一首永远的儿歌送给我。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其中的世界是那么喧闹,那么生机勃勃,穷极变幻。四月的雨天里,尽管阴霾怒张,那不肯被黑暗吞没的万丈新翠,把春天赋予的全部生命力都注入柔韧的枝条,迸发出指天扫地的怒吼。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缩如僵虫。唯有青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

③在这样的氛围里,我长大了。我看惯了林松曳动的光影:束束凝碧,一派空灵。初似霓裳,继如乱发。且舞且摇,光色渐乱渐暗。终于,深浅有致的累累青柯好像有了淡墨泼进,变成一色的乌黛。一林松骚动起来。接着,一山松、千山松、万壑松都骚动起来。松涛响了。

④带着松涛给予的启示,我离开了故乡——群山环绕的那座小城,走上了生命长途。我走过许多城市,许多乡村。在北国的长城上,我听过大雪;在南国的大海上,我听过风暴。它们虽然都很壮观,表现了乾坤伟大力,但仍不及响在千峰万壑上的那千顷万顷松涛,那气吞山河的震荡,多么地摄人心魄!

⑤遗憾的是,离开故乡久了,离开大山久了。住在城市的高楼里,眼中的世界色彩缤纷,竞使我渐渐淡忘了童的耳中的世界。心灵没有受到伟力的撞击,血管里的血也就不再汹涌。

⑥如同李白欣然相逢了西下峨眉的蜀僧,不久前的那一夜,一个森林里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他似乎有消息告诉我,可是我一句也听不清。我问他话筒里传来的是什么声音,他说是松涛。

⑦一根银线,为我送来了久违的松涛。我重又获得了生机勃勃的耳中的世界,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⑧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

⑨初时,舒缓如空蒙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沸沸汤汤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炮声。最后,响起石破天惊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轮;自拔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

⑩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叫。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⑾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我以为人过中,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垢被荡涤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再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

⑿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

(
节选自《灯花带梦红》,作者:熊召政,有删改)
17
.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在人生不同阶段听松的感受。(6
分)
(1
)幼时听松:


(2
)童故乡听松:

(3
)成城里听松:

18
.第④段中“在北国的长城上,我听过大雪;在南国的大海上,我听过风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
分)
19
.细读第⑨段,将段中画线句与下面语段比较阅读,简要说说它们在内容上的异同点。(6
分)
【链接】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
节选自《口技》,作者:林嗣环)
20
.联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6
分)
(1
) 在第⑾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
(2
)作者“听松”获得启示,于是“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
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结合全文,简要探究作者获得了哪些启示?
21
.下面作品的体裁与选文《听松》的体裁一致的一项是
(3
分)
A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B
.冰心的《谈生命》
C
.鲁迅的《孔乙己》
D
.余光中的《乡愁》
参考答案:
17
.(6
分)(1
)感觉松涛是儿歌,感觉世界喧闹,生机勃勃,穷极变幻。(2
)感觉松涛气吞山河的震荡,摄人心魄。(3
)感觉松涛振聋发聩,使“我”如痴如醉,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或:感受剧烈的震荡,想变成一棵松,加入伟大的呐喊。或:心中的尘垢被荡涤一尽。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再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每答对一项得2
分,答对三项得满分。)
18
.(3
分)运用烘托(对比)的手法,鲜明突出地表现了松涛气吞山河的震荡和慑人心魄的壮观 。(答“烘托”或“对比”得1
分,答“鲜明突出”或“强调”得1

,答出具体内容1
分。)
19
.(6
分)相同点:都是写声音(1
分)的变化(1
分)。
不同点:《听松》侧重于写松涛声(1
分)的变化过程(或由弱到强,或由小到大,或由简单到复杂)(1
分);而《口技》链接文则是侧重写由失火到救火时(1
分)各种不同的声音。(1
分)
20
.(1
)作者陶醉于松涛营造的震撼人心的音乐氛围
(1
分)
;同时松涛振聋发聩的音响又使久居城市高楼,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只谈风月的作者突然警醒,于是惶然悚然,愧然愀然。(2
分)
(2
)(3
分)①一个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要像青松一样生机勃勃;②像青松一样,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傲然挺立,响彻天地;③一个人要像松一样充满正气,不可在“风月”“缤纷色彩”之中消磨掉锐气;④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变迁的时代,要把个人的激情融入到这洪流之中。(每答对一点得1
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21
.(3
分)B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90449.html

相关阅读:《西风胡杨》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绝唱》散文阅读及答案
散文《有家无长》阅读答案
《太阳和霓虹灯》阅读答案
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温新街《油纸伞》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