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
小题。(共
15
分)
冬天
朱自清
①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
“
小洋锅
”
(铝锅)白水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
“
洋炉子
”
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
“
洋灯
”
,也还是阴暗
。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
洋炉子
”
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
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②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跟
S
君
P
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
S
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
“
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
”
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上
“
月当头
”
,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光。
S
君口占两句诗道:
“
数星灯光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
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
P
君
“
喂
”
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这已是十多前的事了,
S
君还常常通着信,
P
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③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了,我却还老记得她那微笑的影子。
④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有删节)
15
.通读全文,补全作者记忆中的三幅画面。(
4
分)
画面
人物
场景
事件
第一幅
①
围坐在洋炉前
吃白水煮豆腐
第二幅
朋友三人
在西湖船上
②
第三幅
母子三个
③
④
16
.从第
①
段划线语句中你读出什么内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
4
分)
17
.文章题为
“
冬天
”
,写的却是自己与父亲兄弟、朋友、妻儿的往事,是不是文不对题?请结合内容和中心谈谈你的理解。(
100—150
字)(
7
分)
答案
:
共
15
分
15
.
①
父亲与我们哥儿三个
②
赏月吟诗
③
并排坐在厨房方窗前
④
微笑着迎接我
评分:
4
分。每空
1
分
16
.内容:破旧的老屋,点着灯却依旧昏暗的晚上。(屋子旧且昏暗)
用意:与下文父子围炉吃豆腐的温暖舒适形成对比(反衬出下文父子围炉吃豆腐的温暖舒适)。
评分:共
4
分。每点
2
分。
17
.共
7
分
不是(
1
分)。
因为这三件事都发生在冬天,并且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分)作者笔下的冬天是寒冷寂寞的,如“父亲说晚上冷”,赏月时“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台州“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 ;(2分)正是这些故事中的父子情、朋友情、夫妻情,使他感到“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2分)语言表达(1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87496.html
相关阅读:别把植物带回国阅读答案
变 阅读答案(龙东地区)
生命之韧 阅读答案
《小溪》阅读答案
《通往良知的唯一道路》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