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泪珠与珍珠》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散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泪珠与珍珠 琦 君 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 马区 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全班同学都读了 泪珠与珍珠



  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

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记得国文老师还特别解说:

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性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极了。经老师一点醒,我们就尽量在诗词中找具象与抽象对比的例子,觉得非常有趣,也觉得在作文的描写方面,多了一层领悟。
  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

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

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

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

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
  他又问我们:

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

我抢先地回答:

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
……”
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

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

眼枯见骨

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恐怕更伤心的是家园荒芜,庐墓难寻,乡邻们一个个尘满面,鬓如霜。那才要叹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说起

眼枯

,一半也是老人的生理现象,一向自诩

男儿有泪不轻弹

的外子,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

人造泪

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记得儿子幼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气而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

妈妈,你为什么哭呀?

他爸爸说:

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

孩子傻楞楞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那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想想自己幼时的淘气捣蛋,,有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
  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
"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
"
了。
  记得有两句诗说:

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

想象得真美。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

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

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
  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也就是奥尔珂德说的

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

的境界吧!

作者简介
琦君(
1918


)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
14
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
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
26
,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
30
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问题:
  
1.
课文开始的几个引文,含义是什么
?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思考这几个引文之间的层次关系。
  马区夫人
:“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
人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谢冰心
:“
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
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极了。

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并且越真诚越好。
  白居易
:“
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

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
  杜甫
:“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
刻骨铭心的痛楚是一个人经历磨难以后的收获。
  关系
:
递进关系。层层深入。
  
2.
文中作者对

眼泪

有哪些感触
?
你怎么理解
?(
学生讨论
)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

眼枯见骨

的哀痛
”:
作者就是属于忧患备尝者之一,所以她的体会最深。
  

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
”:
分而又合的喜悦之泪。由于海峡两岸隔绝得太久,台湾的作家们踏上大陆故土时在精神及思想感情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是一种情感上的冲击,因此引起作家们的思索。

我第一次到大陆
……
在我的精神上,带来了莫大的冲击。那不是由于海峡两岸还没有来往,在政治上仍处对立的紧张,也不是由于生活上社会制度全然不同所引起的冲突,而是在文化上同时感到又亲切又遥远、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种莫名的情绪,在民族血缘关系上无法否认、在社会现实上难以完全认同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见杜国清《山河诗情》)随着与大陆接触的增多,他们逐渐摆脱了生疏感和隔阂感,产生了亲切感和认同感。他们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之中,对大陆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探亲接通了中断的血脉,使飘泊、流浪的灵魂找到了归宿,使蕴积已久的乡愁终于获得了尽情宣泄。在此文中琦君也是抱着相同情感的。所以她写出了回乡所流的眼泪
:
一种相拥而哭的眼泪。
  恐怕更伤心的是家园荒芜,庐墓难寻,乡邻们一个个尘满面,鬓如霜。那才要叹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相见时难,对于亲人遭罹磨难的哀痛之泪。
  一向自诩

男儿有泪不轻弹

的外子,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于

人造泪

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亲人相见,欲哭无泪的痛苦。
  记得儿子幼时,我常常为他的冥顽不灵气得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
:“
妈妈,你为什么哭呀?

他爸爸说
:“
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它冲出来。

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对于亲情欲诉不能的眼泪。
  三、文末写画家的名画,信徒之泪,各有什么深意
?(
学生讨论
)
  一尊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因慈悲而一直流着眼泪。这是慈悲的泪,是高尚的泪

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
……
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深怀感恩之心的最最纯洁真挚的泪。泪的最高境界
──
也就是奥尔珂德说的
:“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

的泪。



  由于眼泪并非为一己而流,而是为仁爱而流,为大众而流,为真诚而流。所以它有如珍珠一样的宝贵。作者感悟了人生的崇高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76873.html

相关阅读:《太阳和霓虹灯》阅读答案
散文《有家无长》阅读答案
《绝唱》散文阅读及答案
《西风胡杨》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温新街《油纸伞》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