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
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②去,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
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过去了,他却没来,只是每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我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③但是,没过多久,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④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
⑤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⑥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着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
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⑦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⑧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看它,从此再
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节选自《语文世界》,有删改)
1.
请结合文中父亲为“我”做的事,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4
分)
父亲为“我”做的事
“我”的心理变化
①
羞愧
在我的作品引起争论时,父亲带小女儿进城。
②
父亲为“我”暗自担忧。
难受
父亲要一家人周末到田野里逛,并为我买来酒肉。
③
④
感动
2.
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4
分)
答:
3.
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说说文章以“父亲的半瓶酒”为题的用意。(6
分)
答:
参考答案:
1.
①父亲写信叮咛“我”好好写作,劝“我”不要喝酒
②羞愧
③纳闷
④父亲强陪我喝酒,并鼓励我。
评分:共4
分,每空1
分
2.
这是一处对父亲的细节描写,“悄悄流泪”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暗自担忧,“装着眼花”“揉”表现了他不愿意让儿子看到自己的担心,以免儿子难过。体现了深沉的父爱。
评分:共4
分,每点1
分。
3.
答案示例:内容上的作用:因为“半瓶酒”是父亲担心“我”思想压力过大,主动为“我”买来消解烦闷并陪“我”一起喝剩下的,寄予了浓浓的父爱。父亲的半瓶酒让“我”从中获得鼓励,不再沉沦,感受到亲情的慰藉。父亲的那一席话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得失,“我”也学会了怎样做人。
结构上作用:以“半瓶酒”为题,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酒”是文章线索,父亲一开始劝“我”戒酒,后来买酒陪“我”喝,喝剩下的半瓶酒激励着“我”,结尾处画龙点睛,暗示“父爱”的中心。
评分:本题共6
分。内容4
分;结构2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46274.html
相关阅读:《通往良知的唯一道路》阅读答案
变 阅读答案(龙东地区)
别把植物带回国阅读答案
《小溪》阅读答案
生命之韧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