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
“其为人也,温美如玉,外润而内贞。”
“君子”在这个时代虽稀有难得,也就像是不切现实。惟把这几句作为佩弦先生①身后的题词,或许比起别的称赞更恰当具体。佩弦先生人如其文,可敬可爱处即在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诚中有妩媚,外随和而内耿介,这种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做人方面比做文章还重要。经传中称的圣贤,应当是个什么样子,话很难说。但历史中所称许的纯粹的君子,佩弦先生为人实已十分相近。
我认识佩弦先生和许多朋友一样,从读他的作品而起。先是读他的抒情长诗《毁灭》,其次读叙事散文《背影》。在诗歌散文方面,得把他的作品和
geming
原则,文字明朗、朴素、亲切,且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的一面,贡献特别大,影响特别深。在文学运动理论上,近二十来有不断的修订,语不离宗,“普及”和“通俗”目标实属问题核心,真能理解问题重要性,又能把握题旨,从作品上加以试验、证实,且得到有持久性成就的,少数作家中,佩弦先生的工作,可算得出类拔萃。求通俗与普及,国语文学文字理想的标准是经济、准确和明朗,佩弦先生都若在不甚费力情形中运用自如,而得到极佳成果。一个伟大作家最基本的表现力,是用那个经济、准确、明朗文字叙事。这也就恰是近三十有创造欲,新作家待培养、待注意、又照例疏忽的一点。正如作家的为人,伟大本与朴素不可分。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常人品性”比“英雄气质”实更重要。但是在一般人习惯前,却常常只注意到那个英雄气质而忽略了近乎人情的厚重质实品性。提到这一点时,更让我们想起“佩弦先生的死去,不仅在文学方面损失重大,在文学教育方面损失更为重大”(冯友兰语)因为
一个写小说的人,对人特别看重性格。外表轮廓线条与人不同处何在,并不重要。最可贵的是品性的本质与心智的爱恶取舍方式。我觉得佩弦先生性格最特别处,是拙诚中的妩媚。他对事、对人、对文章,都有他自己的意见,凡事和而不同,然而差别可能极小。他也有些小小弱点,即调和折衷性,用到文学方面时,比如说用到鉴赏批评方面,便永远具教学上的见解,少独具肯定性。用到古典研究方面,便缺少专断议论,无创见创获。即用到文学写作,作风亦不免容易凝固于一定的风格上,三十少变化,少新意。但这一切又似乎和他三十主持文学教育有关。在清华、联大“委员制“习惯下任事太久,对所主持的一部门事务,必调和折衷方能进行,因之对个人工作为损失,对公家贡献就更多。熟人记忆中如尚记得联大时代常有人因同开一课,各不相下,僵持如摆擂台,就必然会觉得佩弦先生的折衷无我处,如何难能可贵!又良好教师和文学批评家,有个根本不同点:批评家不妨处处有我,良好教师却要客观,要承认价值上的相对性、多元性。陈寅恪、
(选自《不毁灭的背影》
有删节)
注:①佩弦先生:即朱自清,中国现代作家。
(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
5
分)
A
.
朱先生平易而近人情,拙诚中有妩媚,外随和而内耿介,在作者看来他的为人已经十分接近历史中所称许的纯粹的君子。
B
.朱自清先生的《毁灭》《背影》等作品因充满至情至性,一发表就受到认可,也深受文学研究会同仁推许。
C
.作者认为
“
一个作家的伟大处,
‘
常人品性
’
比
‘
英雄气质
’
实更重要
”
,遗憾的是普通人往往本末倒置。
D
.
冯友兰深知
“
教育
”
与
“
文运
”
同样必须以人为本,因此他说朱先生去逝,在文学教育方面的损失和文学方面同样重大。
E
.
朱先生的调和折衷性表现在多方面,鉴赏批评方面有,古典研究方面有,文学创作有,主持中文系更有。
(
2
)文章主要从哪两方面介绍了朱自清先生的成就?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具体说明。(
6
分)
答:
(
3
)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
“
小小的弱点
”
作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写有
何
好处?(
6
分)
答:
(
4
)作者在文中说
“
一个作家的伟大处,
‘
常人品性
’
比
‘
英雄气质
’
实更重要
”
,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8
分)
答:
参考答案:
11
、
(
1
)
B D
(
B
深受文学研究会同仁推许的只是《毁灭》;
D
冯友兰认为朱先生去逝,在文学教育方面的损失比文学方面更重大。)
(
2
)文学创作方面:①坚守文学的
geming
原则,且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的一面。②求通俗与普及,且能持之以恒地在创作中加以实践和运用。(
3
分)
文学教育方面:①兼容并包,尊重价值上的多元性;
②连接新旧,使文化活用,把文学引导到一个更新发展趋势上。(
3
分)
(
3
)
做了一分为二的评价。①不足之处:少独具肯定性,无创见创获,风格少变化、少新意。②优点:能调和折衷,兼容并包,使得文学得到了繁荣发展。(
4
分)
好处:①客观真实再现朱自清先生的形象,使得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②先抑后扬,为后文写朱自清先生的牺牲自我等精神做张本和铺垫。(
2
分)
(
4
)认同。作家的
“
常人品性
”
是一种
“
近乎人情的厚重质实品性
”
。这种质朴厚实的品性使得作家更能走进生活,走进大众,贴近人的心灵,反映大众的心声。
这样的作家给人的感觉是
“
真人
”
真性情、朴素无华,他的作品是真实的,最能反映现实生活、贴近民众,因此说
“
伟大本与朴素不可分
”
,
“
常人品性
”
更重要。而所谓的
“
英雄气质
”
是一些作家强调的
“
个性
”
,虽表现出了很强的
“
创造性
”
,但也很可能是表现了个例或表现法让人难以理解、接受,甚至脱离生活,走向极端。因此,作者说
“
一个作家的伟大处,
‘
常人品性
’
比
‘
英雄气质
’
实更重要
”
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25264.html
相关阅读:散文《有家无长》阅读答案
《太阳和霓虹灯》阅读答案
《西风胡杨》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温新街《油纸伞》阅读答案
《绝唱》散文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