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
,完成
21
~
24
题。(
22
分)
刘心武
①丈夫是搞地质的,出差是家常便饭,总是背袋一背就走了,她从来不送。丈夫下楼出门也从不回头张望。
②这回丈夫又走了。门在丈夫背后撞上时,她正站在桌边收拾碗盘,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A
但门撞上以后,她却撂下手里的东西,去往阳台,她站在阳台上朝下望。阳台下面是马路,马路边上栽着一排馒头柳,馒头柳的树冠又大又绿,从楼上俯看下去并不像馒头而像帐篷。她习惯地朝阳台下往东数第八棵馒头柳那里望去。她等待着,她知道,再过五六分钟,丈夫的身影将在那棵馒头柳下出现。他们这幢楼门开在没有阳台的一面,从楼门出去绕出楼区前往地铁入口,必从第八棵馒头柳那儿经过,然后便被一座治安岗亭遮住视线。每次,她总是欣慰地在预计的时间、预计的位置望见丈夫宽厚的背影,特别是那只经丈夫设计,由她改制的帆布旅行背包,她总默默地对着那脊背、那背包送去她的祝福。但她从未向丈夫吐露过这隐秘的一幕,连儿子也全然未曾察觉。
③这天她习惯性地去往阳台一站,却忽然不习惯起来,因为丈夫的背影迟迟没有出现。他必得去乘坐地铁直往北京站,不可能改往别的方向。怎么第八棵馒头柳下不见他的踪影?惶急中她痛切地意识到,这往常短暂而稳拿的一瞥于她有多么重要!她忍不住跑到楼下。楼门口空空荡荡。她不知不觉地来到第八棵馒头柳下,朝四面张望着。难道他钻到地底下或飞到天上去了?真不可思议。她差一点跑进治安岗亭去报失。回到家中时儿子跟她说什么她没听见,却听见了街上急救车“呜哇呜哇”的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声响。她无端地朝儿子发了火,心里堵着一块鹅卵石。
④接连好几天她都无精打采 。她一忽儿暗自取笑自己,一忽儿又从逻辑推理 上断定情况的不正常。终于,有天晚上她接到了他从很远的地方打来的电话,B
她情不自禁地说:“你哪儿去了你?你急死我了!”丈夫莫名其妙,于是她便向他倾诉了一切,她怎么每次分别时都表面上若无其事,每次却都要跑到阳台上去望他的背影,在那第八棵馒头柳下……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是丈夫深受感动的声音:“傻女子!那天我刚一出门就遇上了咱们楼老王,他们单位的车正好接他去火车站,我就蹭了他的油,你真是死心眼儿……不过,我知道那棵馒头柳,对,第八棵馒头柳。你知道吗?每次我出差回去,你别看我进门的时候没事人儿似的,其实,我一走到那棵馒头柳下,就忍不住抬头望咱们家的阳台,咱们家的窗户,有时一站好几分钟,特别是晚上,那一窗灯火,让我心里头好爱你们……”
C
撂下电话,她才发现儿子站在面前,儿子正问她:“妈,您干吗抹眼泪儿?”
21.
以下标题哪一个更适合本文?为什么?(4
分)
A
.夫妻情深
B
. 第八棵馒头柳
22.
第③段中,“她”没有看见丈夫的背影之后有哪些表现?
请简要概括。(4
分)
(1
) (2
)
(3
) (4
)
23.
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批语。请从
文中
A
、
B
、
C
划线句子
任选两句
,
自选角度加上批注。(8
分)
(
)句:
(
)句:
24.
文章结尾“她”流泪了,请用第一人称写出“她”此时的心理活动(80
字左右)。(6
分)
参考答案:
21
.(4
分)选择
B
得2
分。能说明一点理由,得2
分。选择A
,并说明一点理由得2
分。
参考得分点:
(1
)“第八棵馒头柳”是“她”和丈夫之间相互牵挂,爱与被爱的纽带,也是文章的重要线索。“夫妻情深 ”不具有这样的作用。(2
)“夫妻情深”抽象,“第八棵馒头柳”形象。(3
)“第八棵馒头柳”是“夫妻情深”的体现、更具体可感。(4
)“夫妻情深”直白,“第八棵馒头柳” 含蓄,更有韵味,给读者想像的的空间。
22.
(4
分)(1
)她跑到第八棵馒头柳下四处张望。(2
)她差一点跑进治安岗亭去报失。(3
)儿子跟她说话没听见,却听见了街上急救车的声响。(4
)她无端地朝儿子发了火。
(每点1
分)
23.
(8
分)示例:
A
句参考角度:
(1
)运用动作描写。“撂下”、“去往”、“朝下望”,几个动作真实地再现出“她” 对丈夫牵挂与爱恋的心理。(2
)用词生动准确,与前面的若无其事形成对比,传神而细腻地刻画出她对丈夫的关心。
B
句参考角度:
(1
)运用语言描写。语言短促,她失去了矜持,十一个字出现了三个“你”,可见丈夫在女人心目中的分量之重,表现了她对丈夫情之深、爱之切。(2
)运用语言描写。责备对方,恰恰浸透无限爱意。(3
)神态描写。“情不自禁”准确写出她在接到丈夫电话时真情流露的样子。
C
句参考角度:
(1
)侧面描写。通过儿子的问话侧面描写了女人泪流满面的神态,这是激动的泪水,也是幸福的泪水。(2
)侧面描写。以儿子的角度,表现她因丈夫爱的独特表白后的感动,表现他们夫妻含蓄的感情。(3
)用抹眼泪的具体动作(细节),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她完全沉浸在感动中的样子。(4
)以“她”的流泪收束全文,言尽而意无穷。
(每处4
分,内容3
分,表达1
分。)
24.
(6
分)根据语境,合理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4
分;语言表达,2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18368.html
相关阅读: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温新街《油纸伞》阅读答案
散文《有家无长》阅读答案
《西风胡杨》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绝唱》散文阅读及答案
《太阳和霓虹灯》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