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晖
①最早发现并引荐陈寅格这匹"千里马"的,是梁启超。上世纪20代,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格。曹问:"陈寅格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拒绝:"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曹一听,十分震惊,这才同意聘请陈寅格。
②陈寅格在国外陆续留学20余载,潜心读书和研究,不仅学贯中西,而且通晓三十多种文字。由于他始终对博士、硕士之类的学位淡然处之,所以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幸亏梁启超慧眼识珠,才使得这位旷世奇才没有"遗于野",也才成就了这位日后清华园里大名鼎鼎的"教授中的教授"。按理说,陈寅格对梁启超不说感恩戴德,至少也应该礼让三分。但是,因为一个古人陶渊明,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
③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名的隐士。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他的举动,关系到所谓的"名节"问题,也引发了后世的长期争论。作为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陈寅格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认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时,针对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的做派,陈寅格批评他"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
④应该说,陈寅格批评不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劝他:"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陈寅格笑答:"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那么,梁启超又会怎么想的呢?"饮冰室主人"生性洒脱不羁,当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无论是批评陈寅格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
⑤相对于梁启超所言的"小",西方著名的社会哲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相应地表述过"大"。有学生问他:"您教书的目的是什么?"韦伯答:"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超越老师就是尊敬老师。"学生又问:"您就不怕学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韦伯大笑:"孩子,这样想太狭隘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做一件比他们自身还大的事,那就是学术。"
⑥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追随柏拉图。他对老师非常崇敬,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当亚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柏拉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他勇敢而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结果遭致众人的谩骂,说他背叛了老师。对此,亚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需要补充一句,这个真理被实践所检验、证明了的。
⑦到底何为大师呢?他既不是头顶的光环,也不是姓名前的头衔,除了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和恩怨情仇的境界。大师者,是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对真理永不妥协的探索。
(选自《学习博览》)
1.
通读全文,你认为大师什么最大?(2分)
2.
对陶渊明归隐的最主要动机,梁启超和陈寅恪各持怎样的观点?(2分)
3.
第⑤段划线句子中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和韦伯所表达的"大"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梁启超所言"小"的含义:
韦伯所表述"大"的含义:
4.
第⑥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5.
按照作者的标准,你认为梁启超是不是"大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答案:
1.
(2分)把学术看得运大于自身(1分),对真理诚挚而永不妥协的探索(1分)(答“更需要宽阔的胸襟、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的恩怨情仇的境界”得1分;答整个第⑦段不得分 )
2.
(2分)梁启超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不肯同流合污,丧掉人格
(1分,意思对即可)陈寅恪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耻事二姓”(1分,意思对即可)
3.
(2分)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把学术看的远大于自身(1分)(仅答“胸襟”、“学术”不得分)
4.
(2分)布能,因为该句体现了议论文论证语言严密性的特点(1分),作者意在强调:真理,不能只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证明(1分,意思对即可)
5.
(3分)是,梁启超著作等身,说明他又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1分);在对待陈寅恪对自己尖酸刻薄的批评上(或在对待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1分)(意思对即可,必须结合文章内容做具体分析,有材料、有观点方可得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16100.html
相关阅读:阅读鲁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
阅读议论文《要有点人情味》附答案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段奇清)阅读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阅读答案
朋友四型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