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
丰子恺
①今的早秋,我伴送一群小学毕业生到杭州来投考。
②这一群小学毕业生中,有我的女儿和亲戚朋友家的儿女。送考的也还有好几个人,父母、亲戚或先生。我名为送考,其实没有重要责任,一切都有别人指挥。因此我颇有闲心情,可以旁观他们的投考。
③坐船出门的那天,乡间旱象已成。运河两岸,水车同体操队伍一般排列着,咿呀之声不绝于耳。村中农夫全体出席踏水,有的水车上,连老太婆、妇人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也出席。这不是平常的灌溉,这是一种伟观,人与自然奋斗的伟观!我在船中听了这种声音,看了这般情景,不胜感动。但那班投考的孩子们对此如同不闻不见,只管埋头在《升学指导》、《初中入学试题汇解》等书中。我喊他们:“喂!抱佛脚没有用的!看这许多人工作!这是百来未曾见过的状态,大家看!”但他们的眼向两岸看了一看就回到书上,依旧埋头在书中。后来却提出种种问题来考我:“穿山甲喜欢吃什么东西?”“耶稣诞生时中国是哪个朝代?”“无烟火药是用什么东西制成的?”“挪威的海岸线长多少里?”
④我被他们难倒,一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装着长者的神气对他们说:“这种题目不会考的!”他们都笑起来,伸出一根手指点着我,说:“你考不出!你考不出!”我虽老羞,并不成怒,管自笑
(1
)着倚船窗上吸香烟。后来听见他们里面有人在教我:“穿山甲喜欢吃蚂蚁的!……”我管自看那踏水的,不去听他们的话;他们也自管埋头在书中,不来睬我,直到舍舟登陆。乘进火车里,他们又拿出书来看;到了旅馆里,他们又拿出书来看,一直看到赴考的前晚。
⑤赴考这一天,我五点钟就被他们噪醒,就起个早来送他们。许多童男童女带了一肚皮“穿山甲喜欢吃蚂蚁”之类的知识,坐黄包车去赴考。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愁容满面地上车,好像被押赴刑场似的,看了真有些可怜。到了晚上,许多孩子活泼泼地回来了。一进房间就凑作一堆讲话:那个题目难,这个题目易;你的答案不错,我的答案错,议论纷纷,沸反盈天。
⑥他们每人投考的不止一个学校,有的考二校,有的考三校。大概省立的学校是大家共同投考的。其次,市立的,公立的,私立的,教会的,则各人所选择不同。从考毕到发表的几天之内,投考者之间的空气非常沉闷。有几个女生简直是寝食不安,茶饭无心。终于有一个学校录取案发表,我便想出一个调剂紧张的方法来:我同一班学生坐在学校附近一所茶店里了,教他们的先生一个人去看。在先生去了约一刻钟之后,大家就眼巴巴地望他回来。有的人伸长了脖子向他的去处张望,有的人跨出门槛去等他。等了好久,那去处就变成了十目所视的地方,凡有来人必牵惹许多小眼睛的注意;其中穿夏布长衫的人,在他们尤加触目惊心,几乎可使他们立起身来。久待不来,那位先生竟无辜地成了他们的冤家对头,成了他们抱怨的对象。终于他拖了一件夏布长衫,从那去处慢慢地踱回来。“回来了,回来了”,一声激动地呼喊后,全体肃静,许多眼睛集中在他的嘴唇上,听候发落。
⑦“谁取的”“谁不取”,一一从先生的嘴唇上判决下来。他的每一句话好像一个霹雳,我几乎想包耳朵。受到这霹雳的人有的脸孔惨白了,有的脸孔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结果是不取的一半,取的一半。我抽了一口大气,开始想法子来安慰哭的人,我胡乱编造出些话来说那学校办得怎样不好,所以不取并不可惜。说过之后,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我在心中暗笑
(2
),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
⑧但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得了一个学校。 (有删改)
13
.有人认为第①段中“到杭州来
投考”的“来”应改为“去”,你如何看待?
(2
分)
14
.阅读③~⑦段,概括小学生投考过程中的三个主要场景。
(3
分)
15
.文章在第④段和第⑦段两次写了作者的“笑”,请谈谈你的理解。(4
分)
(1
)
(2
)
16
.第⑥段中作者通过对孩子们神情举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孩子们等待发榜的心理变化。请用最简练的词语概括他们心理的变化过程。(4
分)
17
.说说你对最后一段“但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得了一个学校”的理解。(2
分)
18
.结合全文,联系实际,你觉得应该如何应考?(4
分)
参考答案:
十三
13.
不能改。(1
分)因为这篇文章是作者在杭州招竖寺写的,所以不能改。(1
分)
14.
①投考途中学生们只顾埋头读书,不关心书本以外的任何事情。②考试之前气氛紧张,考试之后短暂兴奋。③等候消息的焦虑担心,放榜后的不同表现。
15.
(1
)一是表明了作者对孩子们天真、有趣的喜爱;二是表明了作者对学生们不关心生活,只知读些无用书的无奈。(2
)一是为孩子易骗而笑;二是为他们表现出来的童真而笑;三是表现了作者对孩子的同情。
16.
(共4
分)
担心 紧张 急切 抱怨 激动
17.
交代了投考的结果;考试本来应该是很严肃的事情,而“捞”却是很随便的,说明无论考得如何,每一个学生都有学校可去;但学生还是对考试很紧张,是由他们的态度决定的;也表露出了作者对当时考试制度的不满。(每点1
分,答对两点2分)
18
.不临时抱佛脚,不死记硬背,考试心态平和、不过分紧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12491.html
相关阅读:《西风胡杨》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温新街《油纸伞》阅读答案
《太阳和霓虹灯》阅读答案
《绝唱》散文阅读及答案
散文《有家无长》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