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你是我最笨的学生》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散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你是我最笨的学生 ① 毕业后我留在北京教书,父亲闲着寂寞,便打电话托我买台电脑,他要和我视频聊天。我笑他,都 50 岁的人了,对电脑一窍不通,可得专门请个老师才行。父亲说 你是我最笨的学生
  ①
毕业后我留在北京教书,父亲闲着寂寞,便打电话托我买台电脑,他要和我视频聊天。我笑他,都50
岁的人了,对电脑一窍不通,可得专门请个老师才行。父亲说,几前你是我的学生,现在让老爸做你的学生好不好?我说那老爸你得认真学,我可没时间手把手教你。父亲呵呵笑着说,那是当然,我得争取做闺女班里最聪明的学生,就象你给爸爸争了光一样。
  ②
以后的每个周末晚上,我都被老爸硬拽到电脑前,起初是打长途教他申请到了QQ
号,然后是终于让他学会了使用视频。到了这一步,父亲就有些懈怠,每天我扯着嗓子教他如何搜索资料、如何盲打、如何储存东西,我觉得自己所费的劲,几乎比教班级里最笨的学生还要多,但父亲的电脑知识,却始终停在开着视频,对着话筒和我呵呵说笑的程度。
  ③
老爸似乎对自己的愚笨没有丝毫的察觉,他胖胖的脸在视频的镜头里,始终是心满意足地笑着。我说老爸你要实践啊,只是每个周末听我讲,之后一个星期就再也不摸电脑,那怎么行?父亲照例在视频里笑开了花,说,老爸其实很聪明的,姑娘你只要有耐心,老爸肯定会进步飞速。我看着每一个指令需要我重复N
遍后才会点头的一脸茫然的父亲,突然有点泄气,想究竟是我这个老师不合格,还是父亲真得太笨,对这样先进的知识,完全没有学会的细胞?
  ④
父亲所谓的进步,也只能和我打字聊天为止。此后不管我怎么地努力,他都停在原地,再不会前进半步。隔壁的同事每每听到我声嘶力竭地在房间里吼,就知道准是又在叫父亲上网了。有一天,她无意中笑着说,对待笨的学生,冷落有时侯比耳提面命的教导更管用的,为什么不试试呢?我欣然采纳。
  ⑤
老爸对我的这项政策显然有些不适应,没过一星期,他就撑不下去了,说姑娘你还是手把手的教教老爸吧,我这么一大把纪,比不上你们轻人。后来见我无动于衷,终于急了,竟然和我开始冷战。我打电话给母亲,让她转告父亲,像他这么笨的学生,我还是第一次碰到,都三个月了,打字还像牛车的速度,照这样下去,我岂不是教他一辈子也教不会?母亲听完我的抱怨,叹口气,小声道:孩子,其实你爸哪有那样笨呀,他只是想多听你说说话罢了,他要是什么都学会了,还怎么能认你做老师?你每次在视频上不耐烦地朝他囔,他都不急不躁,还笑着听你讲课,如沐春风。他花几千块钱,只是买了个能看见你的模样的电话而已,他这么大纪了,学会上网又能做什么呢?能和你面对面地聊天,对他来说,就已经是精通电脑了呀!
  ⑥
最笨的那个学生原来是我,笨到和父亲面对面,看见他温柔地冲我喋喋不休的笑啊笑,都不知道,他心里想着的,只是看看千里之外的我,是不是还好好的,是不是还像他想念我一样,将他放在心里最温暖的地方。
  19.
通读全文后,想想作者为什么以“
你是我最笨的学生”
为题目?(2
分)

  20.
第③
段划线句中“
老爸为什么总是心满意足地笑”
呢?(2
分)

  21.
第①
段“
我可没时间手把手教你”
和第⑤
段“
说姑娘你还是手把手的教教老爸吧”
,这两句中的“
手把手”
的具体含义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各有什么意义?(3
分)


  22.
第⑤
段中“
这项政策”
指的是什么?(2
分)

  23.
请你为文中的“
我”
,在听到母亲的一番话后,写一段心理描写。(不少于50
字)(3
分)


  24.
陈红的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响了大江南北。老人们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子女。如果你是远在海外的游子,在父亲节即将到来之时,你将用什么方法来感激你的父亲?
你对父亲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3
分)

参考答案:
19
、题目独特,引起阅读兴趣;题目实质是



是老爸最笨的学生,因为我竟然不知到老爸内心最简单、最真实的想法,



没有真正地去体会父亲的爱,反而去责备他。

20
、因为老爸能通过视频看到自己可爱的女儿健康、平安的生活,这是他的最大的心愿。

21
、不同。两者都有亲自教电脑的意思,但是,老爸的

手把手

却有另一层意义,即:能见到女儿,面对面的聊天,其实质是父爱的一种体现。

22
、隔壁的同事提出的让



冷落老爸一段时间,不再教他电脑。

23
、要点:

抓住细节;

符合人物的心理发展;

符合上下文的内容要求。

24
、提示:方法切实可行即可。说话示例(略)
(各2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368352.html

相关阅读:散文《有家无长》阅读答案
《太阳和霓虹灯》阅读答案
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温新街《油纸伞》阅读答案
《西风胡杨》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绝唱》散文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