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魅力襄樊》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记叙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2007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区)
  (四)阅读短文《魅力襄樊》完成23-27题。(13分)
  魅力襄樊
  ①“中华馥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域,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永,赢得千里风光,外搅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今天,这里已经点为内陆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
  ②这是“20年度度中魅力城市”评委会给予襄樊市的评价。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底蕴丰厚,杰出人物辈出。襄樊是一座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东汉末期,“智慧之星”诸葛亮从这里的隆中山走出,辅佐刘备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脍炙人口的“三顾茅庐”、“隆中对”史实就发生在这里。襄樊地灵人杰,孕育出的历史杰出人物灿若群星:吴国大夫伍子婿,楚国大文学家宋玉。汉光武帝刘秀,“建安七子”之首的王桀,还有时称“风雏”的庞统。在唐代,这里又出现了孟浩然、张继、皮日休等襄阳籍诗人。孟浩然的《春晚》张继的《枫桥夜泊》至今仍在海内外传唱。与诗歌相媲美的是世居裹樊的宋代太书画家米芾父子的书画创作活动。米芾与苏轼、黄建坚、蔡襄全称“北宋四大家”,其书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史称“米氏山水”,如今采芾的字已盏为我们的国宝。
  ④襄樊是一座山水园林城市:十里青山半入城,一江碧水穿城过。东有孟浩燕隐居的鹿门山相依,南有李白、杜甫、王维等唐代著名诗人登临琦岘山、羊祜山、琵琶山等群山拥抱,西有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山相伴,20余座山峰连绵起彼,层峦叠翠。汉江碧水,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把襄樊分成襄阳、樊城两城。襄樊依山傍水,人文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辉.处处是景,点点珠玑,美不胜收。驰名中外的诸葛亮中环境清幽,朝晖夕照的襄阳古城别有风情。广德寺多宝佛塔结构严谨,多富变化;承恩古刹古木参天,聚气藏风。“华夏第一城池” ??襄阳城河清风拂柳,碧波荡漾…”城外青山现,城内碧水流。襄樊既青山的风骨.又有水的柔姿,真是一座得天独厚的山水园林城市。
  ⑤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四通八达,汽车工业崛起。今天的襄樊已形威了一条汉江、两座机场、三条铁路、四条高速公路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太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襄樊汇聚、交融、整合,奠定了襄樊发展的竖实基础。而且,今天的襄樊已成为一座崛起的现代汽丰城,目前已形成以汽车、高新技术和纺织等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⑥襄樊,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3年2日第八版,有改动)
《魅力襄樊》阅读答案
  23. 文意把握:读③④⑤段,用文中概括性的语句说说“魅力囊樊”有那些魅力。(3分)
  24. 要点概括: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第③⑤段的横线上填写能概括襄樊特点的句子。(2分)
  25. 方法探究: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文段说说使甩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3分)
  26.话言揣摩:第④段绘山水,描园林,语言十分优美。请揣摩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华夏第一城池”???襄樊护城河清风拂柳,碧波荡漾。
  27.链接思考:江河悠悠,沧海桑田。在诸葛亮出山1800年的今天,襄樊的发展日新月异。看着这些变化,你一定对襄樊充满着热爱、期待之情,请你为这座魅力城市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3.①“文化底蕴丰厚”或“文化底蕴丰厚,杰出人物辈出”(1分)
  ②“山水园林优美”或“十里青山半入城,一江碧承穿城过”或“城外青山现,城两碧水流”或“既有山的风骨,又有水的柔姿”。(1分) ③“工业发展迅速”或“交通四通八达、汽车工业崛起”(1分) 24③(1分)示例1:襄樊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示例2:历史文化城市
⑤(1分)示例1:襄樊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 示例2:现代工业城市”或“交通城市和汽车工业城市” (若仅答“交能城市”或汽车工业城市”,该题不绐分) 25举例子(1分)若举第③段中的文字为例,作用:用丰厚翔实的例子说明襄樊杰出人物辈出;若举第④段中的文字为例,作用:用大量的实例生动形象地说明襄樊山水园林景色优美。(2分) 26.这句话通过描绘襄阳护城河徽风轻拂。杨柳依依、碧水涟涟的画面,形象地说明了襄樊的景色美不胜收。(3分,回答出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给2分,说出作用给1分) 27,(2分)示例1:千年古隆中。魅力新襄樊。 示例2:继承襄樊优良传统,共甜襄樊美好未来。(要求:以宣传襄樊为内容.句式整齐,语言凝练简洁)
《魅力襄樊》阅读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1249806.html

相关阅读:变 阅读答案(龙东地区)
《小溪》阅读答案
别把植物带回国阅读答案
《通往良知的唯一道路》阅读答案
生命之韧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