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2019年中考建国60周年主题阅读指导6:母语传承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阅读指导 来源: 记忆方法网

2019中考建国60周年主题阅读指导6

主题阅读关键词:

母语传承

(六)母语传承

读•能力提升间

名篇赏读

美文与杂文

余光中

台湾的散文不但名家辈出,一般的水准也不算低,可是某些习见的散文选集,尤其是近来的年度散文选,并不能充分表现这种文体的多元生命。习见的散文选集所收的,几乎尽是抒情写景之类的美文小品,一来读者众多,可保销路;二来体例单纯,便于编辑。其中当然也有不少足以传世的佳作,可是搜罗的范围既限于“纯散文”,就不免错过了广义散文的隽品。长此以往,只怕我们的散文会走上美文的窄路,而一般读者对散文的看法也有失通达。

所谓美文,是指不带实用目的专供直觉观赏的作品。反之,带有实用目的之写作,例如新闻、公文、论述之类,或可笼统称为杂文。美文重感性,长于抒情,由作家来写。杂文重知性,长于达意,凡知识分子都可以执笔。不过两者并非截然可分,因为杂文写好了,可以当美文来欣赏,而美文也往往为实用目的而作。

且以《古文观止》为例。全书十二卷,前五卷几乎清一色是历史著作,选自《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书。第六卷的汉文性质颇杂,多为诏策章表之类的应用文字。从第七卷起才有类似今日所谓散文小品的美文,如《归去来辞》与《北山移文》,但是仍有《谏太宗十思疏》与《为徐敬业讨武空檄》一类的公文。后面的五卷,从唐文到明文,也都是美文和杂文并列。再以《昭明文选》为例。这部更古老的文学选集,前半部是诗赋,可谓美文,后半部却是公文、书信、论述、碑诔之类,全属杂文。由此可见我国的散文传统非但不排斥杂文,还颇表重视。

杂文是为解决问题、沟通社会而产生的作品,只要作者有真挚的感情、深刻的思想,而又善以文字来表达,往往也能写出动人的美文。诸葛亮写《出师表》,原本无意于抒情或唯美,却因为情真意切,竟把奏议的公文写成了千古的至文。单从《古文观止》所选作品来看,也见得出唐宋散文的八位大师都兼擅杂文,所以也才言之有物。杜牧虽以《阿房宫赋》闻名,其实他的《樊川文集》里,最多的还是论政论兵之文和铭序书表之作。而《阿房宫赋》虽然声调悦耳,形象醒目,不折不扣是一篇抒情的美文,其末段从“灭六国者”起,却由感性转入知性,逻辑的气势利如破竹,竟有论史论政之概。

条理分明、文字整洁、声调铿锵、形象生动,一篇杂文如果做到了这四点,尽管通篇不涉柔情美景,仍可当作美文来击节叹赏。逻辑的饱满张力,只要加上一点感情和想象,同样能满足我们的美感。《过秦论》给我的兴奋,远非二三流的美文所及。《读孟尝君传》寥寥九十个字,比香港报纸上最短的专栏杂文还要短,但是文气流转,逻辑圆满,用五个“士”和三个“鸡鸣狗盗”造成对比的张力:这种知性之美,绝不比感性之美逊色。庄子和孟子无意做散文家,在散文史上却举足轻重。

散文的佳作不限于美文,不妨也向哲学、史学甚至科学著作里去探寻。例如布朗所编的《现代散文选》里,便有《眼球的奇观》这样的科学妙品。把散文限制在美文里,是散文的窄化而非纯化。散文的读者、作者、编者,不妨看开些。

(选自余光中《左手的掌纹》,江苏文艺出版社)

赏析品味

对于美文小品独占市场的现象,人们似乎已是司空见惯。然而作为散文中的一种,“美文”的大肆流行,其实对散文是一种窄化而非纯化,不利于散文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作者力图在文中梳理散文、美文与杂文三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先从写作目的、情感表达方式乃至作者身份几个方面对美文与杂文进行区别。接着,作者通过列举分析《古文观止》《昭明文选》等古籍经典,指出杂文在散文传统史中颇受重视。有区别就有联系,在作者眼中,杂文与美文“两者并非截然可分,因为杂文写好了,可以当美文来欣赏,而美文也往往为实用目的而作”。接着作者阐说杂文如何成为美文,总结出“条理分明、文字整洁、声调铿锵、形象生动”“逻辑的饱满张力,只要加上一点感情和想象,同样能满足我们的美感”,从而达到提倡杂文写作和阅读的目的。

文章条理清晰,言简意赅。

写作借鉴

行文结构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既是比较美文与杂文,作者就从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入手,文章自然也分为两个部分。但从笔墨着重点而言,作者并没有等同对待,而是着重表述杂文如何成为美文,突出两者的联系,从而达到提倡杂文写作和阅读的目的。我们在写这类议论性的散文时,不妨多学习作者这种主次分明的思维方式,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阅读练兵

宋词中的“蒙太奇”(节选)

孔庆东

有宋一代,诗词俱盛,而尤以词拔峰突起,蔚成大观,繁荣之势可与唐诗相媲,故有“宋词”之称。词之异于诗者,绝非仅仅是句之长短与齐整、吟之有乐与无乐,也不只是风格上的所谓“诗庄词媚”,而是从总体的创作方法到具体的表现手段上都相互径庭。特别是在宋朝,品一首诗与赏一首词,简直就有如同我们看一组幻灯与看一部电影这样的感觉上的差别,当然,这种比喻不能绝对化。其原因固然是由于诗与词的根本差异,但我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宋词在表现手段上,特别讲究意象的外在关联与衔接,给人以画面的通体运动感。借用一个电影术语“蒙太奇”来说明这个问题,是再方便不过了。

“蒙太奇”一语译自俄文,原为法文一个建筑术语,意谓结构、组合的方法。当然,电影艺术发展到今天,“蒙太奇”的外延早已覆盖了一切“镜头调度”和“声音构成”的技巧,成为表达特殊思想内容的艺术武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且看他所举之例: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

可惜古人不知电影为何物。他们一边浅吟低哦,一边闭目设想着词中境界。可是,置身于电影时代的读者,看了这些词句,大脑里马上会自导自演出一小段影片来。这与古人的欣赏过程在本质上实际是相同的。词家如果不是运用了各种“蒙太奇”技巧,就不会造出这些所谓的“境界”。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就是主、客体同时运动,包括视距转换、渐隐、渐现及特写等多种技巧的蒙太奇手法。此句的作者张先的另外两个名句“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也都是用了类似的手法,才成就了“三影郎中”的美名。

这种镜头的自然移动——摇,是宋词中最常见的描写手段之一。它的作用是能够在镜头所扫描的空间内,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呈现在画面上的首先是一个“浓睡不消残酒”的落魄文人迷惘惊疑的形象,背景是一片夜色,然后镜头缓缓摇动,一步步现出了他近旁的杨柳、树下的河岸、飘动的细枝柔条(晓风),最后是一弯残月。于是,一种十分凄凉孤寂的氛围便整体地呈现出来,使人顿生同情。

除了“摇”之外,视距与景深的灵活使用,也是词家们的拿手好戏。视距的选择,关系到读者视象的浓淡去留,因此,为了准确地传情,就必须谨慎地调对焦距和光圈。在宋词里,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的恰当处理,俯拾皆是。如远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李清照)。中景:“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欧阳修),“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近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欧阳修)。特写: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史达祖),“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

但是各种视距的综合使用往往更为突出。试看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阕: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阔无边的一个高俯角的远景,水天相接,远山遥遥。然后镜头渐拉,一个中景的烘托,哀鸿声里,夕阳映照着高亭。忽然转成近景,杀敌心切的游子把宝剑看了又看,拍遍了所倚的栏杆。最后停留在一个无可奈何、悲愤万分的面部特写上。如果我们要拍摄一部关于辛弃疾的电影,这是最好不过的序幕了。推拉摇转的恰当使用,有点有面,有背景,有细节,使宋词尤其是慢词,焕发出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

(选自孔庆东《空山疯语》,重庆出版社)

基础层级演练:

1.本文介绍宋词中意象的外在关联与衔接的技巧,主要从三个方面作简单介绍。这三个方面是: , , 。

2.“谨慎地调对焦距和光圈”指的是什么?

发展层级演练:

3.将下面的句子填写到原文中的横线上,将它们归入相应的类别中。

A.“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

B.“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

远景:

特写:

4.假如某电影学院在你校招收导演专业的学生,你参加构思能力面试,抽到的题目是:根据下面词的内容,自导自演一小段影片,请简单说说你对画面的构思与安排。(要求运用上文的知识,注明视距和声音效果。用连贯表述或镜头简述的方式均可。)

提示:仿照上文关于柳永《雨霖铃》的意境处理和最后一段前四句的写法。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浣溪沙》)

写作拓展延伸:

5.古代诗词名句中描绘了许多令人心醉的优美画面,请从中选取一幅你最喜爱的,试着描绘一下,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宋词中的“蒙太奇”》:1.镜头的自然移动——摇 视距与景深的灵活使用 各种视距的综合使用 2.仔细选择视觉距离(视距)3.远景:A;特写:B 4.提示:中景:村南村北响缫车(注明音响效果)近景:牛衣古柳卖黄瓜 特写:簌簌衣巾落枣花、酒困路长惟欲睡 5.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1111630.html

相关阅读: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八大热点
记叙文阅读步骤
关于进行课外阅读积累的建议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归纳文章要点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