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虫”小捷的眼珠转了几转,从抽屉里抽出一本老厚的流行刊物《传奇·武侠·爱情侦探》,将它压在书本下面,两手靠着边缘,目不转睛地看起来。前面几个男同学正在做“官打贼”游戏。我和同桌进行马拉松式的对话:什么叫吃饭就是让食物从食管里进去。”“为什么从食管里进去?”“其他路不通。”“为什么不通?”“……”一方卡壳了,双方哈哈大笑。
“嘘——”窗下的“机灵鬼”发出暗号,我们知道班主任来了。瞬间,这里“黎明”静悄悄……庆幸得很,班主任只是漫不经心地巡视了一周,接着与班长王斌咬了一阵耳朵,就回去了。
估计班主任已走远,一套套节目又重演起来,而且啬了一些新花样。
“这一节是自习课,我无权干涉大家的自由。”班长缍忍不住了。他当班长以来,还只是做实在的工作,诸如替同学们打水,买饭之类,沿未在大庭广众面前演说过。此刻金口初开,大家不免有种新鲜感,于是个个“洗耳恭听”。“嘿嘿,既然无权干涉怎么又干涉了呢?”“三花”杨洋打断他的话,那挤在鼻子里旋了几圈儿的“呢”和正在画弧的脑袋逗得大伙儿直笑。“但我有责任使自由得到充分发挥。”王斌接着“三花”的话茬儿往下说,“刚才,有的学习,有的唱歌,有的对话,有的做游戏,我们先排除自习课必须是学习这条纪律不说,现在我们来个民意测验,看看喜欢哪种自由的人多,要唱歌、对话、做游戏的举手,不举的就是想学习的。”可能是羞涩、紧张,或许是激动、愤慨,王斌的脸通红,声音在颤抖。我们几个自由主义战士面面相觑,谁也不敢挺身而出。忽然“三花”举起手,胳膊肘儿在桌上捣了两下,暗示我们援助。“杨洋举手了,还有没有举手的?”王斌问道。没一个敢响应,连“懒虫”也蜷缩起来,偷偷藏起流行刊物。“三花”左顾右盼,一见势头不对,很快将手指弯曲,装出搔头的模样,受冤枉似的叫道:“班长,别误会,我不是举手,是头痒,随意挠挠。怪我名字不好,杨洋,头真痒。” 他那副窘相,那怪腔怪调引来了哄堂大笑。而王斌没笑,他把手举起来说:“你们不举,我举。”这一逆反举动使?座震惊,更没人敢跟着举。约摸沉默了两分钟,王斌继续说:”大家都是想学习的,就我一人想搞小自由,纪律是保障大家的自由,因此我刚才说过,我无权干涉大家的自由。“大概是得到首战知捷的鼓舞,也许是对演说,的适应,表情转为严肃,语调也平缓了:“大家知道台湾省有个叫柏杨的教授,称我们为‘丑陋的中国人’,说我们人多不团结,无视纪律,会上同意少数服从多数,会后又不实行。还说外国小孩儿都不会这样,他们三个小孩儿中有两个举手同意爬树,另一个绝不会去爬墙或游泳。我们真的是丑陋的中国人吗?请大家用事实回答。”
教室里静极了,只听见外面梧桐树上鸟雀的欢笑声。它们哪里知道此刻同学们的心是多么不平静,一张张严肃的脸,一道道紧蹙的眉,一双双凝思的眼。”哼,如果我同意爬树,我还要先爬到顶呢。”“三花”冒出一句,点燃了大伙儿的议论:“谁说我们丑陋?我们绝不是丑陋的中国人!”……议论声渐渐平息,能听到的只有哗哗的翻书声和沙沙的写字声……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阅读答案
1、你能说出本文题目的出处吗?
2、班长如何使教室由“闹”变静的?从中可看出他有什么特点?
3、仔细阅读文章倒数第2段,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一段突出写教室的静,为什么又要写外面鸟雀的欢笑声?
(2)、同学们那“一张张严肃的脸,一道道紧蹙的眉、一双双凝思的眼”表现了他们此刻的什么心情?
(3)、“议论声渐渐平息,能听到的只有哗哗翻书声和沙沙的写字声…… ”表明:
(4)、“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文中出现几次?作用有何不同?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答案:
1、来自于前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1)进行“民意测验”,孤立少数,争取多数,从气势上压倒“我们”,这表现了他的机智。
(2)引述柏杨对中国人的贬斥、讥讽,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这是表现了他的敏锐。
3、(1)这是反衬手法的运用,以声写静。
(2)为自己先前的不守纪律而悔恨,思考着如何丢掉“丑陋的中国人”的帽子,为民族争光。
(3)表明同学们此刻决心以实际行动来改变“丑陋的中国人”的形象,为国争光,为民族争光。
4、两次:
(1)第二段,写出了同学们的”狡猾”,“静”是做给老师看的。
(2)最后一段,点题,表明同学们受到班长的教育,已从思想上、行动上彻底转变,正在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阅读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1083211.html
相关阅读:《通往良知的唯一道路》阅读答案
生命之韧 阅读答案
变 阅读答案(龙东地区)
《小溪》阅读答案
别把植物带回国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