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最后一课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授课学时:2课时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
3、理解并体会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能力目标:
1、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领会这种写法并学习运用,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
2、把握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与值观目标: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1、分析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原因,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的意义。
2、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深刻体会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和方法:
1、诵读法2、探究法
教学准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国的故事很多很多,下面请同学讲述一个爱国主题的小故事。在学生讲述完后顺利导入新课。
1、走进都德:
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走进普法战争: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在战争失败后与普鲁士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所以小说里的主人公小弗郎士,他就不能在学校里再学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小说里的老师韩麦尔先生,他就不能再在阿尔萨斯这个地方的学校里,教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因而这篇文章的题目呢叫做《最后一课》。
3、介绍小说常识 :
A、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B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
C、小说要素:
人物(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
环境(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4、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 ) 督学( ) 郝叟( )( ) 摊( ) 懊悔( )
chéng fá( )( ) 钥匙( )( ) 磨损( ) qíd?o ( )( )
哽( )
(2)、解释下列词语
督学 征发 哽 踱 惩罚
(3)、学生概述故事的大体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情节:
1、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明确:主人公: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情节: 上学路上→ 上最后一课的过程→ 下课

上课前、上课中
2、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3、点一同学复述课文,其余的同学看他的复述有哪些长处和不足。
三、学生读课文,看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小弗郎士
(一)、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1)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怕提问。
(2)“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什么? 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 幼稚。
(3)“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4)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 个教室
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
学生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 “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耳朵大声背书啦。”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
‘ 静一点,静一点……’” 铁戒尺。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我”迟到 遭到先生的责骂。 今天,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出有关语句。 (1)"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2)课后练习二:
A、 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B、 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C、 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D、 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5)小结: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韩麦尔先生
(1)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2)指导朗读: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 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3)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4)完成课后练习三。
(5)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二、默读质疑,合作探究:
由学生质疑,教师参与讨论,适时指导。
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全班讨论,问题可能有:
1、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呢?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地工作了40多年,却要被无辜地赶走,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但又岂只是敬爱呢?里面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2、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亡了国当了奴隶,如何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说这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这是一个隐喻)。
3、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小弗郎士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文,听得特别细心,所以会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一下子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尝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呢!
4、怎样理解韩麦尔说的“总要把学习推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教师小结:明天总是有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拖到明日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而且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的权利与自由。这当然是最大不幸,这里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5、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这是韩麦尔先生针对侵略者禁教法语而说出的话,包含着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深沉感情。
6、听到了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钟声显示着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要替代法语,这都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将和自己民族的语言,自己的祖国告别,这两点对韩麦尔是沉重的打击。“脸色惨白”是他内心痛苦已极的表现。
7、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具有什么表现力量。
通过上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拳拳之心,看到了先生对法兰西民族的痛苦思索,看到了先生对自己的深刻自责,以及法兰西语言永存、自由属于法兰西人民的坚定信念,因此,他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
8、“我──我──”这两个破折号该如何理解?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从语言形式上看,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声音哽住了,说不下去了。从文章的内容上看,是“此处无声胜有声”。韩麦尔先生离别讲台的那一刻残酷地来到了,心情悲愤,百感交加,语言难以表达沉痛的心情,两个破折号则可以:含蓄、全面、深刻地包容一切。
9、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
这像一个特写镜头。先生与学生的分别是如此悲壮,这时他一定有不少的话要说,却又激动得说不出来,他的感情无法自抑,因此把种种感情集于笔端。“使出全身的力量”,好像使我们看到了感情的流向,这些感情熔铸成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法兰西万岁”,有两层意思,首先是坚信法兰西必胜,激励人民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再有也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三、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 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四、 解题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五、 拓展阅读
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法国沦陷时“最后一课”中的见闻感受为线索,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了《最后一课》后,你受到了哪些教育?(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失去国土的法国人民这样热爱他们的民族语言,这样热爱他们的国家!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我们要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在写作上,我们要学习本文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六、布置作业:
1、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
2、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课前 :(序幕) 幼稚、怕提问
(开端) 疑惑、诧异 爱祖国 深情、悲痛
课上: (发展) 难受、懊悔 恨敌人 思索、内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63371.html

相关阅读:短文两篇
袁隆平的“寻梦园”
第15课《我的梦想》教案
《观舞记》 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