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第4课《[越调]天净沙 秋思》教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第4课《[越调]天净沙 秋思》教案
目标:
(一)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三)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四)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古代描写“愁”的诗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意象并列的好处。
教学方法:
讲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相信许多同学都十分熟悉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一下。
那么,古代的作品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什么样的作品会让人记住呢?
提问,归纳:①作者用心体验与写出来的作品;②语言朴实不华非常优美的作品;③通俗的老少偕宜的作品;④境界高,内容丰富思想健康;⑤表达一定的思想,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能达到以上境界的作品就是杰作。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首诗,探究一下它是怎样一种境界。
展示张晓枫的《不朽的失眠》,同时重点指出这首古诗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是因为:“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为我们一语道破”。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这样一首一语道破“某一种心情”的作品。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
(二)走进作者,了解常识
1.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末明初的贾仲更称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凌波仙?吊词])。所作杂剧现知有十五种,存世的仅六种。他的散曲意境优美,语言清峻流畅,近人辑为《东篱乐府》一卷。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2. 元曲的相关常识:
散曲,是金元时期产生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是元代韵文的主体,它主要形式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小令,又叫叶儿,是独立的一支小曲。每首曲都有一个曲牌名,根据曲牌的不同,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也不一样。马致远的《秋思》就是小令。
套数,又叫套曲、散套,其体制特点有:一是由两首以上同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每篇套数的曲子,可多可少。二是同一篇套数的各支曲子押韵必须相同,即要一韵到底。三、每篇套数一般都有“尾声”,表示内容和乐曲的终结。散曲的兴起,促进了古典诗歌形式的解放和发展。
曲和词体式相近,完整的标题由曲牌名和题目组成。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又叫散套、套曲)和小令(又叫叶儿)两种。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体会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结: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
2. 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①词语注释:
【西风】从西边吹来的风;常指秋风。课文指秋风。
【断肠】肝肠断裂,形容极度悲痛或哀愁。
【斑斑】形容斑点很多。课文中指青草分布的状态。
②词义辨析:
【古道】〖古道(热肠)〗
古道:课文中指古老的道路。
“古道热肠”指待人真挚、热情。这里的“古道”,指待人、行事具有古代的风格。
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小令的画面:
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jǔ)而行。
④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断肠人秋旅图、深秋郊野独行图、天涯断肠人、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
(四)品读赏析,感受诗情
1. 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
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入,但已不难想见马背上的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三句十八个字,不用任何动词和关联语作联缀,只是分别并列三个名词性词组就和谐地构成一幅以“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的意境深远的画图,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使人联想无穷。
2. 你能为这三句诗拟一个小标题吗?
【明确】深秋郊野晚景图、古道?秋风?独行客、凄苦羁旅图
3. “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4. 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
5. 《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
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
6. 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
第二课时
(一)比较阅读,体验意境
1. 范读白朴、张可久和无名氏的三首同题小令。
2. 生自由诵读,理解这三首小令的大意。
【明确】
[越调]天净沙
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远处是秋山和秋水,近处是秋天的植物:白草、红叶和黄花。
[越调]天净沙?江上
大雁??地叫着落在水边沙地上,夕阳余晖之中,天边残留着一点晚霞,野鸭在空中轻轻地飞着,隔河远望,稀疏的树林里隐约有几户人家。再看河上,一条小船犹如一幅画,渔民的歌声飘进入芦花深处。
[越调]天净沙
溪边的细沙上长着斑斑的细细的青草,溪水蜿蜒流去,水声潺潺,塞外的秋天显得特别寒冷。一声新雁, 南下避冬的雁儿声,开始掠过秋空,满眼望去,尽是黄云、红枫叶和尚未变青的山。
3. 再读这三首《天净沙》,说说为什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似乎更能打动人?
【明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之所以比另三首《天净沙》更为动人,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①马致远《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和诗中的一系列景物富有这类情调的特征而且妙合无垠有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的“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使读者很难感觉到其情绪是悲凉的还是明快的。)
②“断肠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句使全诗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的停留在视觉图景的表层。张可久和无名氏的作品,虽然都用“渔歌唱入芦花”、“一声新雁”来打破宁静的画面,但是,仍然停留在视觉和听觉的表层,没有心灵的深度。
③写的是羁旅愁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思乡绝唱”),思乡愁绪往往更能打动人。因而,马致远的《秋思》对读者的感染程度,对读者心灵的触动都更大。
当然,另三首《天净沙》也自有其好处,风景色彩明丽,心境平和宁静,也有好些佳句,如“隔水疏林几家”等等。其中,张可久的又尤好。
(二)迁移拓展,意境延伸
1. 你能从课外阅读的古诗词中找到一些如《天净沙?秋思》一样采用意象并列写成的诗句吗?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示例】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的《绝句》)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的《燕歌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好处】意象并列 ,造成峰断云连,“语不接而意接”的美学效果,留给读者广阔的想像空间。把两中完全相反的意象陈述出来,形成鲜明对照,往往有强烈的艺术对比的美学作用。
2. 你还可以联想出一两句关于思乡主题(或者与原作的意境相同,或者表达的情感相同)的诗句吗?你还知道哪些新诗?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新诗《乡愁》,表达台湾同胞盼望回归之情。还可联想到现居美国的诗人彭邦桢的新诗《月之故乡》表达在国外的华人、华侨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读了后我们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总结课文,感悟提高
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小令,将文字转化为画面,体会它的意象,从总体感受了小令的意境;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了作者绘秋的思乡之情,进入它的艺术境界,提升了我们的文学素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63056.html

相关阅读:袁隆平的“寻梦园”
第15课《我的梦想》教案
《观舞记》 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