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1、知识和能力: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梦”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 整体感知诗歌。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明确“山”和“海”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由谈“梦”导入新课
1、教师充满感情的说:
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感情白法奔放的文学家……,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
2、各抒己见,各抒己梦。
3、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都各自谈了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就是叙述了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的梦想,叙述他对大海的向往,并且一直不停的追寻着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山的那边》,看看这个孩子到底在寻找什么?
二、听诵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可以是听磁带,也可以是教师配乐朗读)
师:课文中“山”与“海”的含义一样吗?为什么?大家可以在自己阅读的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师:大家注意到了吗?在朗诵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的朗诵进行指导]
生:要注意注意朗读时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2、学生诵读:
⑴第一节诗齐读,要求用“我干什么”这样的句式概括。
(介绍作者的简历)
⑵第二节自由朗读,要求放声有感情地朗读。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⑴字词义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文章,在这部分着重在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默读,思考讨论一些问题:
“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⑵从字词深入到情感,为⑶的讨论作为启发铺垫。
师:这句没写诗人自己,你怎么看出他的心情?诗中的写法好不好?
生: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⑶对文本的深层含义,学生小组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对不理解的语句进行提问:
生:“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生:“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生: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
⑷综合性鉴赏也阅读,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体现。
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2、重在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情感:
分小组讨论,怎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再读课文。例如:
⑴“想望”这个词就要读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时由于“隐秘”的限制,因此读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读得轻一点。
⑵“哭着回来”则要读出“我”的伤心。
⑶“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既要读出“我”的失望,同时还得读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四、拓展阅读
高尔基《海燕》,听配乐文朗诵,比较两首诗中的意象,感悟其中的情感和哲理,并思考对现实生活有何关联之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54648.html

相关阅读:第15课《我的梦想》教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观舞记》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