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学案(附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第三单元复习
一、 复习目标与重难点
1.掌握本单元的学常识。
2.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成语。
3、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化背景、了解民俗化的丰富内涵,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体会作者的美好思想。
4.巩固背诵本单元的现代片段和诗词以及诵读欣赏中的几幅对联。
5.复习检索书目,查检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做读书卡片。
复习重点:目标1、2、4 ;复习难点 目标3、4。
二、自主复习
(一)复习提纲
1.熟记本单元的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回忆性散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他创作的我国学史上第一批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沈从,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集《湘行散记》等。
刘绍棠,中国现代作家,其获奖作品有《京门脸子》、《柳敬亭说书》等 。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其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
2.熟记掌握本单元的字词(注音、字形、意思)。
归省 行辈 忌惮 撺掇 凫水 潺潺 怠慢 絮叨 蕴藻
屹立 家眷 漂渺 踱步 蘸水 茶峒 好事者 泅水 老鹳河
玉米糁儿 簸箕 烙饼 疙瘩 抠门 阖家 血渍 疙瘩鬏
嚼舌 栗 丫 黏 秫秸 低绮户 佞臣 无辜
3.背诵《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4.背诵《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并默写。
5.背诵默写诵读欣赏中的六副对联。
6.正确翻译《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7.复习理解本单元各篇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写了“我”十一二岁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副江南水乡的迷人图画,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端午日》,作家沈从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了龙舟竞渡和竞追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光的民族精神。
《本命年的回想》是著名作家刘绍棠所写的一篇散,作者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过年的情景,表明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十五夜望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形象的语言,渲染了中秋望月特定的环境气氛,将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委婉动人地表现了对友人的别离思聚之情。
《水调歌头》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情深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
《我的思念是圆的》抚今追昔,想到心灵相通的挚友、骨肉亲人多年不在身边,有的已离世,于是心头渗入更深重的孤独和凄惨之情,然而诗人从容达观地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8.复习读书摘卡的做法。
(二)、自主复习:1.按复习提纲复习教材。2.强化记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三、合作探究
(一)完成下面的题,探究记叙技巧。
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①段中与加点的“也许”有相同作用的词语是 ;③段中与它相照应的词语是 。
2.“那声音大概是……”中的“那声音”指的是①段中的 。
3.“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的“他”指的是什么?
4.这段字是从 、 、 等方面进行景物的。
5.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请答在页面上方)
(答案: 1、似乎(料想、依稀) 果然 2、歌吹 3、宛转,悠扬的笛声 4、嗅觉、听觉、视觉、触觉 5、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反衬出“我”急切看戏的心情)
(二)、训练诗词赏析:
阅读《水调歌头》,完成后面的练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给下列几句划分节奏:
明月见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阈,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本词中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 。
3.“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


4.谢庄的《月赋》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与本词中的最后一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弄”有“舞弄”、孤芳自赏之意,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4.前者是客观描绘了相隔千里的人共享月光的具体情景;后者是主观表达了希望亲人能年年平安,共享月光的美好愿望,更有对所有千古离人的美好祝愿,意蕴更为深远。
堂小结:本单元围绕民俗化这一话题,安排了四篇,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传统化的魅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生活中多观察,多阅读,积累更多材料。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49分)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6分 )
潺潺(yù ) 蕴 (bá o) 藻 dài(zhà ng)慢 cuān(x ī)掇
归省( ) Zhàn( )酒 泅( )水 伶( )俐
hé( )家 疙( )瘩 哽咽( ) 咽( )喉
无gū( ) nìng( )臣 宫阙( ) 烙( )饼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这家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
B.在阅读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C.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D.今年5月31日是第22个“世界无烟日”,北京爱卫会发出了当天17:31分至18:31分全国公众禁烟一小时。
3、默写(18分)
(1)两岸的豆麦和河堤的水草所发散出的清香,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 , ,都 ,但我还以为船慢。
(2)中庭地白树栖鸦, 。 ,不知秋思落谁家。
(3)我欲乘风归去, , 。起舞弄清影, 。
(4)不应有恨, ? ,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
(5)四面湖归眼底, 。
(6)青有幸埋忠骨, 。
(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
(8)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5、我们学习了中秋咏月诗三首,了解了一些中秋节的民俗,请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①、写出两句咏月抒怀的诗句。(外)
②、我们本地中秋节有哪些习俗?有什么意思?
4、本期教材要求我们阅读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请你就自己的阅读,制作一张读书卡片。(6分 )

二、阅读理解。(51分)
(一)阅读下面几段字,完成后面的习题(21分,每小题3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地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第1自然段开头一句说的“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从描写方式上看,属于________,“说不出的大”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2、在这句话中,“大”字用得好,生动地表现出儿童特有的感觉。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我”的心情,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

3、第2自然段中加粗的词“跑”与第1自然段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答:

4、第2自然段中“两岸的豆麦……但我却还以为慢”。这段景物描写有四种不同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B.描写了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的热爱之情。
C.写美丽景色用以衬托船航行得快,表现出农家孩子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航行的速度及“我”在看戏前急切而愉快的心情,表现“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5、对上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 )
A.第1自然段中第三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出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B.上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水气里清香的。
C.第3自然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2自然段中的“歌吹”。
D.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与“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2自然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6、从第1、2、3自然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用“?”标出,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第1自然段________(活泼 轻松)
B.第2自然段________(急切 焦虑)
C.第3自然段________(惘然 陶醉)
7、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上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完成下面的题目:(18分,每小题3分)
借你一个微笑 (杨保中)
①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的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②一个学习成绩从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③我合上教案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④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你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
⑤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我这两天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了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⑥“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⑦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了,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⑧第二天上,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应。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⑨他开始和同学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
⑩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提为他补习的事。一天下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吧。”
⑾我面带笑容:“功你不必着急,到时候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有给够我。”
⑿“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什么似的把他叫回,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下午他说还没有做出,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四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
⒀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遭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⒁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⒂“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⒃ 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就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⒄我也高兴起,我说我一定等你回。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了。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⒅我终于没有给他补,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
1.“我”为什么每天要向李俊借一个微笑?请结合全谈谈你的理解。


2.“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从句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他的“笑”是“情不由衷”的?

3.人物的神态描写可以生动逼真地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第③段中画线语句写出了李俊怎样的心理活动?


4.第⑤段和第⑧段写老师两次用计,请概括第⑤段中老师用“计”的内容。


5.第⒀段中说“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而结尾义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这是否矛盾?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是否矛盾: 你的理由:

6.在小说的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是他(李俊)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请简要说说李俊为“我”补的这堂人生的主要内容。


(三)、阅读苏 轼的《水调歌头》,完成下面的题目:(12分,每小题3分)
1.写出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 3.表明作者于“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间徘徊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略 二、(一)1、心理描写 夸张 2、愿望终于实现时,“我”内心获得了无比的畅快和喜悦之情。 3、“跑”与“飞”相呼应,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特点。 4、D 5、A C 6、A. 我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 B.但我却还以为慢(急切) C.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陶醉) 7、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二)、1、是让李俊能够逐步学会微笑,以便培养他的自信心,使他的性格由内向忧郁变得乐观开朗,由自卑变得自信,进而培育他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2、“噙着泪花艰难地” 3、期待、难过、窘迫、紧张、拘谨、胆怯等。 4、采用“迂回战术,没有直接答应李俊的要求。” 5、不矛盾。“补的差不多了”是指“我”为他弥补性格.卜的缺陷;“没给他补”足指“我”没有给他补物理知识的。 6、①李俊面临困境能自信乐观,勇于面对,充满希望;②我领悟到,一个人只要有了自信和乐观,就能克服网难,经受住考验。(三)、1、转朱阁,低绮户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4、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45608.html

相关阅读:《〈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第15课《我的梦想》教案
短文两篇
袁隆平的“寻梦园”
《观舞记》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