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中国的地形概况学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中国的地形概况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和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是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2.学会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会对我国地形、地势特征进行简单的评价。
知识归纳:
1、地形:顾名思义,就是指地表的起伏形态。自然界中,有五种基本的地形,即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我们可以通过景观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现出这些地形。
2、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种多样,___________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_____。
3、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上___________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多向_____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内地联系。
(3)地势呈阶梯状,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产生巨大______,______丰富。
(4)多种多样的地形,有利于我国因地制宜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多种经营。
(5)山区面积广大,限制了耕地面积,造成我国_______比重小。
知 识 归 纳发散思维
一、地形概况
1.地形特征及其影响
(1)特征

(2)影响

二、主要地质灾害:
1.火山:我国主要火山类型是 ,主要分布在 ,东北山区、 、 。
2.地震:我国主要地震带①东南部的 沿海,②华北 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 和 西部,④西北的 、甘肃和 。
3.泥石流:
(1)成因:地形条件 ;岩石条件 ;气候条件 。
(2)分布:西部: 边缘山区; 东部: 的交替处。1. 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找出各个阶梯的分界线及主要地形类型。

2. 分析说明我国地形特点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3. 你能解释我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吗?

4. 泥石流多分布在西南地区,东部地区不会发生泥石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基础训练】
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沿某线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1-4题。
1.该线的走向是 (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图中①处 ( )
A.为喜马拉雅山 B.在亚欧板块内部
C.其冰川属于大陆冰川 D.其南坡降水少
3.图中②处为一大盆地,该盆地( )
A.位于东部季风区 B.内部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至今没有铁路通过 D.未被列入西部开发的地区
4.该剖面线经过的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B.穿过西藏自治区
C.农业生产以大农场畜牧业为主 D.通用汉语、蒙古语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及相关地理事物示意图,回答5-8题。

5.有关四个省级行政区中的山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图中山脉是阴山,②图中间的一列是天山山脉
B.②图中最北的一列是阿尔泰山,④图中最北一列是祁连山
C.①图中山脉是巫山,③图中的山脉是阴山
D.①图中的山脉被长江切开形成长江三峡,③图中的山脉是重要地理分界线
6.有关ABCD四个省会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图中A城市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 B.②图中B城市位于黄河沿岸
C.③图中C城市有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D.④图中D城市海拔最低
7.有关③图中的山脉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山脉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春小麦
B.此山脉以南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此山脉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D.此山脉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8.在上述四个省区中,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等高线的高度表示的是:( )
A 相对高度 B 海拔 C 不能确定
10.我国的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
A、 1/2 B、1/3 C 、2/3 D 、3/4
11.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A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B 东高西低、呈阶梯状
C 西高东低、呈直线倾斜 D 东高西低、呈直线倾斜
12.位于第一阶梯上的高原是:( )
A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13.我国最大的盆地是:( )
A柴达木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14.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15.我国第一阶梯上的典型内陆高原盆地是:( )
A柴达木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16.世界最高峰位于:( )
A 中尼边界 B 中印边界 C 中国与巴基斯坦边界 D 中缅边界
17.位于地势第三阶梯,海拔在50米以下,临黄海和东海的地形区是(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江南丘陵
【能力拓展】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回答1-4题.
1.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沃野千里”描述的地形区是( )
A.①⑤ B.①③ C.④⑤ D.③⑤
3.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 )
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400千米
读我国某平原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4-6题.

4.该平原发展演化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④③
5.形成该平原的主力是(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辽河
6.有关该平原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B.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小麦和棉花
C.应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D.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水资源丰富
二、综合题
8.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回答。
(1)A地区是 (地形区具体名称),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及汛期分别是 。(选择填空)
A.雨水、夏季 B.冰雪融水、春季
C.冰雪融水、夏季 D.地下水、秋季
(2)试分析图示省级行政区的地形分布格局及主要的地形区。

9.读下图,回答:
(1)、从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_ _高_ _低,呈_______状分布。
(2)、我国南、北方的界山是_______ ______。
(3)、将图中字母代号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山脉:E ,K ,G , M ,
高原:C ,H 。
盆地:A ,B ,D 。
(4) 岭、 山、巫山和 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5)我国最大的高原是 高原,最大的盆地是 盆地,最大的平原是
平原, 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参考答案
【知识归纳】一、1.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第一,西高东低,面向海洋的地形大势,有利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深入内地,带来丰沛降水,并使我国东部季风区面积广大;第二,西高东低的地势,增大了同一气候带内的气候差异,加强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第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而且阻碍印度洋暖湿气流伸入西北内陆,并且影响大气环流,对东亚气候和世界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2)对河流的影响: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从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之间的海陆交通;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低平,这里成为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级阶梯,地势起伏较大,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具有特色。二、1. 死火山 内蒙古高原的南部 台湾 海南岛 2.台湾和福建 太行山 青藏高原 川滇 新疆 宁夏 3.(1)坡陡谷深 岩石破碎,松散物质多 降水集中,持续时间较长(2) 青藏高原 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
【发散思维】1. 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大致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为界;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为界。第一级阶梯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的地形主要有高原、盆地和山地等。第三级阶梯主要有平原、丘陵和山地。2.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的山区为我国发展农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不利方面:平原面积小,耕地少,不利于耕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3.因为我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因此多火山和地震。4.不正确。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的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个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另一个是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基础训练】:1--5:CABBD 6-10:CCABC 11---15 ADBAA 16―17 AC
【能力拓展】:选择:1-6 BCBCBA
综合题:
8.(1)塔里木盆地 C
(2)地形分布格局:三山夹两盆
主要的地形区: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
9、(1)西 东;(2)秦岭;(3)秦岭 大兴安岭 雪峰山 台湾山脉;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4)大兴安岭 太行山 雪峰山;(5)青藏高原 塔里木 东北平原 四川盆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er/68625.html

相关阅读:八年级地理台湾省 教学案
西双版纳
中国的区域差异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