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2
要求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特征。
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4.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结构分析
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节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涉及“总论”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中国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国的农业生产等知识。
1.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本节教材对应《地理程标准》中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内容点析
1.在本节教材的第一个框题下主要对比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首先,教材通过图5.9,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自然景观(主要体现植被)做对比描述体现。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上。北方地区的西部是黄土高原,东部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南方地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
第二,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仍然存在差异。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四大地理单元是为了适应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划分的,这是一种宏观尺度的划分。应该注意即使在同一单元内也存在很大差异”。从图5.9我们可以看出,哈尔滨和北京的气候条也有所不同。同属北方地区的东北地区与华北平原在自然景观上有显著的差异:从图5.9中可以看到“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又从图5.10中看到东北林海雪原中被白雪覆盖的针叶林。表现出即使是在同一区域──北方地区,自然条仍然存在巨大差异。同理,我们可以看出同属南方地区的武汉和广州的气候条也有差异,从图中反映出的海南岛与长江流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景观也有明显的不同。所以首先要找到南北方两大区域各自地理事物的共性,即区域的明显特征。从气候看,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7、8月;而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较多,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
第三,分别就上述自然地理要素在区域间进行比较。从气候上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不同之处:北方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而南方地区1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上;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明显少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降水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南方地区的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教材安排设计了活动,可以从图像比较、归纳,上升为抽象的语言字,落实教学内容要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少多
主要地形高原、平原、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继续进行活动1,分别可以比较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教材中用长江代表南方地区的河流,用黄河代表北方地区的河流,通过分析河流流量过程线,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河流水特征的差异。通过图5.9中的两幅景观图可以看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的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河流流量小大
典型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其他
第四,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差异的主要原因,突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继续完成活动2。从植被类型看,北方地区主要分布有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南方地区主要分布有常绿阔叶林,表现为植物的生长要受到气候条的制约。从河流流量看,北方地区河流的流量小,南方地区河流的流量大,主要原因是与当地的降水量有关。因此,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应当归结为气候的影响。
以上这些内容主要通过地理图像知识加以体现,通过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2.在本节教材的第二个框题下主要对比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地理差异。
首先明确区域的人地理特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目前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从上一个框题分析得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河流流量也小,水资相对较为短缺,所以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旱地为主;相反,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田为主。
第二,教材用了两幅素描图,以农村生活为依据,对比自然景观和人活动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完成活动1。教材主要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的熟制、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工具、房屋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趋同。过去人们常用“南船北马”形容南北方主要交通工具的差异,但现在这种差别越越小,城市生活尤其如此。
教材设计了开放的问题:你还能说出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生活和化等方面的特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继续深入、细致的思考,强调思考过程,答案应该是开放的。
第三,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不同区域的人活动与当地自然条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思想的极好体现。
3.归纳总结区域特点的形成
教材在活动中体现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先是通过分析人差异的自然原因,将自然与人特色重新组合;又用了两个小例子进一步说明:一个例子自于我国古代献《周礼•考工记》,说明南方和北方的自然差异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另一例子自学生的生活实际,说明南方和北方不同的气候条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教学建议
【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时。
【引入新】
1.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是在中国总论的基础上讲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内容中很多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这一点,尽量采用简明生动的启发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区域知识的构建。
2.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直观地感到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在教学中要突出区域特色。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1.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条的学校可以播放录像资料。提出问题:从图片或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2.这部分教材中的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观图,包括图5.9中的“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5.10的“东北林海雪原”、图5.11的“海南岛热带风光”。另一类是地理图表,包括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长江和黄河的流量过程线图,这部分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3.指导学生分别阅读哈尔滨和北京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得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再将这样的特点与武汉和广州的气候进行对比,认识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时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点和植被的特点打下基础。填活动1表格。
4.由降水的特点引导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让学生明白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的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引申到我国南方地区夏季会出现洪涝灾害,明确灾害的形成原因,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5.由气候的特点引导到对植被的分析。仍然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不同区域的植被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植被类型与气候条的关系。首先分析“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区别,然后继续分析区域内部植被的区别,又突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差异明显的特征。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6.总结归纳,继续完成活动2的讨论,归纳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一步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所以,活动1的表格中可以多设计几行让学生填写。
【北方与南方的人差异】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2.阅读比较图5.12和图5.13可以看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并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对比体现出。这实际上是八年级上册有关我国农业部分的知识的再现,学生通过回忆上学期所学知识,再通过两张素描图的比较体现出。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
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3.组织学生探究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景观差异的原因,完成活动1:
主要形成原因
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气候
作物熟制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地形
传统民居气候
其他不同
4.通过区域比较研究归纳区域特征。教材中只是分别通过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和人地理差异说明两个区域的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归纳每个区域的特征,对于理解区域内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完成活动1之后,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尤其是突出自然环境、自然资、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受到生动的人地关系的教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er/39422.html
相关阅读:中国的区域差异
西双版纳
台湾省
八年级地理台湾省 教学案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