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短两篇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两篇短的思想内容,背诵并默写两篇短。
4、理解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感知写景类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5、品味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初步鉴赏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体会《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3、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 ) 能与其奇者( ) 遂( ) 藻( ) 荇 (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 (2)四时俱备:
(3)五色交辉: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解衣欲睡:
(7)欣然起行: (8)步于中庭:
3、作者及体简介
(1)《答谢中书书》选自《_______________ _》,作者____________ ___,字______ ,号_________________。“书”的意思是_ 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 _》,作者____________ 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 家,_______ 家。和父亲_____ 、弟弟_______ 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_”。
4、《答谢中书书》的作者在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5、《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该如何理解?
6、作者在中抒发的感慨是:
7、试比较两篇短的异同?
(阅读下,回答问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节叶具焉 具: __ (2)节节而为之 为:___ ____
9、[甲]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
10、[乙]中说“意在笔先”,[甲]中也有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字找出,写在下边。(不超过11个字)
11、[甲]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这些毛病是什么?请用原中的语句作答。
(不超过12个字):
12、选出对[甲][乙]两意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有几项选几项) ( )
A.[甲]的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画出胸中之竹的原因,[乙]的主旨在于阐明画竹的“定则”。
B.[甲]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笔直遂”,[乙]主张画竹应“意在笔先”。两作者见解一致,观点相同。
C.[甲]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乙]阐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的关系,两都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D.“胸中之竹”于“眼中之竹”,画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完全是“胸中之竹”,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甲][乙]两都蕴含了这样的道理。
27 短两篇
1、tuí yù suì zǎo xìng
2、(1)消散 (2)四季 (3)交相辉应 (4)坠落 (5)争相跳出水面 (6)想要 (7)愉快地 (8)庭院
3、(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全梁》 陶弘景 通明 华阳隐居 信 回谢中书的信 (2)《东坡志林》 苏轼 子瞻 东坡 学家 书画家 苏洵 苏辙 三苏
4、表达了作者沉醉水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能和古今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6、作者在中创造乐一个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抒发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微妙的心情。
7、 同:写景 异:⑴ 表达方式的不同:前者主要运用乐描写和议论;后者除此之外。还运用了记叙。 ⑵ 思想感情的不同。
8、(1)具:具有 (2)为:画
9、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先有打算
10、这些字是: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1、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12、 A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er/39389.html
相关阅读: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背影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