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八年级学情调研
语试题
一、积累运用
(一)、积累
1、看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6分)
lài yān liàng qiàng
万( )俱寂 ( )红 ( )( )
qī qiāo yùn cù
( ) ( ) ( )怒 ( )然
2、默写。(共7分)
(1) ,乌蒙磅礴走泥丸。(2)白头搔更短, 。
(3)商女不知亡国恨, 。(4) ,铁马冰河入梦。
(5)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 , 。
(6)《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 。”巧妙地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的句子是:“ , 。”
(7)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 , 。
3、下面这段字在表达上有一些语病,请用规定的符号加以修改。(4分)
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一天,有位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认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旅行结束后,父亲问:“你知道这回穷人是怎样过日子了吧?”儿子回答:“我发现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竞有一条望不到头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仅有几盏灯,可他们才有漫天的星星;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儿子接着说:“感谢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4、根据语境,仿照画线据,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冈; , ;欣赏是一汪甘泉,浇灌枯竭的希望。
(二)、运用
5、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一份调查显示,《小燕子》、《小兔子乖乖》、《菜蘑菇的小姑娘》等歌曲成为成年人记忆最深刻的儿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一抹令人难以忘怀的金色阳光。某中学组织的一次卡拉OK大赛上,学生参赛的歌曲多是《谢谢你的爱》、《双节棍》、《被爱捉弄》等成年歌曲,只有一个学生唱的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结果引起学生们的哄笑。就在成人歌曲在孩童间广泛流行时,灰色的童谣也以惊人的速度在低下广为传唱。我国有2亿多儿童,但专门从事儿歌创作的专业队伍基本没有,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不是童年歌曲,而是各种各样的流行歌曲。
6、国庆节到了,班级开展”祖国颂”的主题班会,你担任主持人为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请你根据所给的节目,在节目一和二之间设计一段生动的串连词。(4分)
节目一:诗朗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 舒婷)
节目二:歌曲??《走进新时代》 (演唱者 张也)
开场白:
串连词:
二、理解
(一)、阅读下列段,回答问题。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这首诗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再现了长征宏伟壮阔的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个场面。(3分)
8、这几个场面构成一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史诗般的历史画卷,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画,说说你的理由。(3分)
9、有人认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和”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都用的十分贴切而意味深长,请你任选其一,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二)、阅读《老界》选段,回答问题。
⑴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⑵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了。
⑶“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⑷“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⑸……
⑹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了。
⑺她说她原也有过地,但是汉人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现在住到这荒上,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你们红军早些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⑻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对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⑼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我们问了瑶民,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可以砍做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备。
⑽粥吃起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我们也拿碗盛给瑶民母女吃。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30里,下15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我们现在还没到脚下呢。
⑾自己的队伍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⑿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了。从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⒀大家都知道这座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去。
⒁“不要掉队呀!”
⒂“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⒃“我们顶着天啦!”
⒄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
⒅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10、“老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 请你结合选内容说说“难”在哪里。(3分)
11、瑶民一家对红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的具体内容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4分)
12、⑿和⒅两节写景的观察点有何不同?请说说这两段景物的作用。(3分)
13、有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在朗读时加了重音,会起到一定的表达作用。请说明下列句子朗读时的重音应该在哪几个词上并简述理由。(2分)
“好容易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14、红军长征七十多年后,崔永元带着21位自各行各业的人再次踏上长征路,他们沿着70多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走向终点,并完成各类体验活动、采访活动及若干公益任务。对此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材料选自“新浪网”,假如请你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发表自己对这一行动的看法,你将如何说?(3分)
【材料一】长征不仅是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我们有理由发扬这种精神,我建议把它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定期组织活动,让全世界人民都参加这项比马拉松还厉害得多的运动,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91岁高龄的李中权将军曾参加过长征,他告诉选手们:“我当年长征时,才二十出头,真的是吃过草根,吃过皮带。你们重走长征路是继承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
【材料二】除了走路外一切都是形式:没有敌人围攻追杀;渡河有人给准备船;洪水过了再下水;爬给准备向导、绳索并提供天气预报……有医生全程跟踪,没有任何危险。这是什么长征呀?分明是在作秀。
【材料三】崔永元坦承:“的确,现在长征路线的交通等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变,也没有敌人在追我们,但是如果他们认为这是在炒作,那请他们走一回。我们不光是用脚在行走,更是用心在丈量,在体会一种精神!”
(三)、阅读段,回答问题
火车6年不到站
我到武警医院看望哥哥时,意外遇到两个老乡。他们是兄弟俩,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
“你弟弟住院多久了?”
“六年。”
“六年?”我震惊。
他弟弟能说能笑,只是走不了路,记忆力很差。他记不起任何人,除了他哥哥。
半夜,我听到弟弟说:“哥,什么时候下车,别忘了喊我起。”
“知道了。”
这样的对话,一晚上至少有五次。第二天,我问起这事,他告诉我,弟弟是在6年前春节回家时被车撞的,出事时,刚下火车,所以醒后,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
他总是趁弟弟睡着的时候,默默地踱到外面抽会儿烟。他从25岁到现在,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这个医院。
这天,弟弟吃了药,睡得很沉。他找到我,说:“你去不去逛街?”我惊讶地问:“这里有街吗?”他兴冲冲地说:“我带你去。”
从医院走出,他兴奋地说,他要去买件衣服,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这里是开发区,很荒凉,过了河才有集市。我们乘船过去,那里只有十几家商铺,他却回回逛了好几趟。最后,他买了只烧鸡,说他弟弟从小就爱吃烧鸡。
准备往回走的时候,他看着手表惊呼:“下午4时了,弟弟一定醒了。”我们飞快地往回跑,到了江边,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他扯开喉咙喊:“开船的呢?”旁边的商店老板说,那人回家吃饭去了,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回。他很着急,我安慰他:“你弟弟醒,护士会照顾他的。”他不听,开始脱衣服。
我惊呼:“你干吗?”
“我游过去。”
“天这么冷,你会冻坏的!”
他挣脱我的手,跳进河里。那可是冬天啊!
街上的人全跑看热闹:“有人跳河了……”
我看着河面,他把衣服和烧鸡顶在头上,一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直到他上岸,我才松了口气。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
两小时后,我回到医院,看到他换了衣服,坐在床上看着弟弟吃烧鸡。弟弟好像哭了很久,一边抽泣,一边吃烧鸡:“哥,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
“怎么会呢?要下车,我一定会喊你一起的。”
弟弟点点头:“那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下车?”他肯定地说:“明天就到了。”
我转过头,泪流满面。这路真长,火车一坐就是6年,也许,还要坐很多年……
15、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那车一开,就是6年”更贴切,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16、重点描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请从中找出相应的动作描写,依次填写在横线上。(3分)
惊呼—→ —→脱衣服—→ —→向对岸游去—→
17、中两次写到“弟弟”和“哥哥”的对话,试分析第二次对话的作用。(2分)
答:
18、对本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本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
B.本运用了对话、动作等描写方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C.中的“哥哥”非常善良,富有责任感,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D.本通过刻画“哥哥”这个人物,赞美了不离不弃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真诚、善良等美好品德。
三(40)分
有人说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有时应该读、海、树、清晨、黄昏;有时应该读政治、经济、社会、化;有时应该读亲情、友情甚至一只鸟,一个人……
请以“我读懂了______”为题,写一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说真话,抒真情;③不少于400字。
题目:我读懂了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1)词浯误用。将“认识”改为“见识、了解”。(2)语序不当。“这回”应放到句子的前面。(3)“竞”改为“竟”。(4)关联词搭配不当。“才”改为“却”。(5)成分残缺。在“感谢”后加上“父亲”(加上“他”、“他们”、“生活”均可)。(只要修改正确、符合意就给分)
4、略
5、要点:成人歌曲、灰色童谣在学生中广泛流行且起到不良的影响。现在适合学生传唱的儿童歌曲很少,急需从事儿歌创作的专业队伍。
6、略
7、8、9、见教参
10、①老百姓对红军不够理解(“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了”);②人又累又饿(“前面粮食缺乏”);③高路险(“这座是怎样的陡”)(一点得1分,不要求作分析。)(3分)
11、瑶民一家开始是“躲”“惊惶”,后“拿出仅有的一点米,煮给我们吃”“向我们道歉”,原因是一方面我们向他们作了政策宣传,另一方面我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是老百姓的队伍,如送米,不准拆篱笆当火把。(变化2分,原因二点得2分。共4分)
12、⑿是脚下向上看,⒅是腰上向上向下看。这两段景物描写一方面写出了老界路的高和陡,写出了行军的困难,另一面表现了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积极乐观的精神。(观察点一个得1分共2分,作用写到后一点即可得1分。共3分)
13、“一袋”说明粮食不多,“三天”说明粮食对我们是何等重要,“整袋”与前面的“仅有的一点米”构成对比,说明红军拿出的米多,也说明了红军战士是倾全力帮助老百姓。(2分。一点得1分,只要任两点答到,理由正确即可得全分。)
14、(4分) 赞成比较好,因为材料的倾向很明显,“我们有理由发扬这种精神”、“这也是一种纪念”、“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肯定了“选手作出思考、牺牲利益去体会一种精神”。反对一般不得全分,视其语言等最多得3分,如果能作全面的分析,兼顾正反两方面,一分为二地说,可加1—2分。
15、示例:①原标题好,因为对弟弟的照顾并未完结,强调这种责任的持久性,突出了哥哥对弟弟的手足深情和高度的责任感。②改后的题好,突出了哥哥6年如一日付出的艰辛,强调“不容易”,难能可贵。(答①好,3分;答②好,2分。开放题。共3分)
16、(3分)飞快地往回跑(或“跑”,或“扯开喉咙喊”) 跳进河里(或“跳”) 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或“跑”)
17、内容上表现出哥哥对弟弟的悉心呵护,不离不弃,突出人物品质,使主题更鲜明;结构上与前第一次对话相呼应(或前后照应)。(答对两点即给满分;答对其中一点,理由充足,表达流畅也得满分)
18、A(第一人称,“我”是“哥哥”行为的叙述者、见证人)
19 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j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er/36199.html
相关阅读:初二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专用)9
2013年八年级下册语文5月月考试卷(带答案)
最新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