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云南的歌会》同步练习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蹲jù( ) 酬hè( ) pì( )喻xī( )微 忌huì( ) c hún( )朴
2.本是一篇极富情趣的____________。在“歌会”的 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 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合各有侧重,分别侧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3.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1)你认为从的笔法看这是中国画中的水墨画还是工笔画?
(2)这里是一段人物的 ,写了人物的面容 、 、 。
(3)你认为这段描写好在哪里?
(4)把它与后面练习二第二段字进行比较,你更喜欢那一段字?说说理由。
4.品读“路漫歌” 部分,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路漫歌”这个片断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写了些什么内容?
(2)作者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你说说景物描写在中的作用。
(3)作者为什么要写赶马女孩“嗓子通常并没有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
5.应用迁移
下面的字,然后作答。
听民歌
①听过民歌。
②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歌。
③从小听的是闽北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覆去地唱,翻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 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歌。没有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歌。
④后参加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 唱的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岙,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歌相比,年轻人的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异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与天空唱。
⑤时间继续往后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并非没有道理。
⑥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TV 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
(1)中写了作者几次听民歌的经历?分别听的什么?
(2)写听民歌的经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结构有何特点?
(3)第③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人唱的歌”,为什么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老人唱歌的情景?
(4)第④段中所描绘的唱歌的情景与中的哪一个场面相似?
(5)第⑤段画线句子中说“想并非没有道理”,有什么道理?
(6)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7)纵观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踞 和 譬 熹 讳 淳
2.散 野对歌 路漫歌 村寨传歌 唱歌人 唱歌的环境 唱歌的场面
3.(1)工笔画。 (2)肖像 牙齿 衣饰 (3)细腻真实,笔触细致,如在眼前。(4)可以从内容、写法、运用修辞等方面去回答,答案不求统一。
4.(1)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美景;赶马女孩子的歌唱。(2)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绘形、绘声、绘色,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描写;作者运用动静结合、声色相融的手法,使这幅立体自然画卷真得是美不胜收。渲染气氛。(3)欲扬先抑,突出赶马女孩歌声的淳朴本色美。
5.(1)四次:①从小听老翁唱歌;②参加场劳动时,听男女对唱的歌;③听乐清的著名歌《对鸟》;④如今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2)按时间顺序写的。先总后分。(3)让我至今怀想的不是老人唱的歌本身,而是我童年的岁月以及那朴实无华的氛围。(4)与中描绘的野对歌的场面相似。(5)闽北的深、高,受外界的影响少,因此人也单纯一些,歌也朴实,而乐清与闽北相比,受外界的影响多一些,所以人也复杂了许多,歌也华丽了些,这是有道理的。(6)比喻,把磁带、音响中的民歌比喻成扎红绸的大白菜。(7)表现了作者对朴实无 华的民歌的怀想与赞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er/35366.html
相关阅读:初二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专用)9
最新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试卷
2013年八年级下册语文5月月考试卷(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