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第五单元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内容预览:

第五单元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30+3分)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

①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 )美人,为花卉( )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②从雨林中得到的经过驯( )化的动物与归化的植物中获得的基因能用来改良土生的牲畜( )。

③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 )谢之前微呈红色。

④有的生有蜜腺,分泌( )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

2.选择下列适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空缺处。(只填序号)(3分)

⑴A.充沛 B.充分

①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 ,生气蓬勃。

②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 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⑵A.丧失 B.消失

雨林的 ,意味着人类将永久 一大批物种。

⑶A.面临 B.濒临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 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②到底有多少其他动植物已灭绝或 灭绝?无人知晓,也根本无法知道。

3.把下面相关的项连接起来。(5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温庭筠 科普作家(英国)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爱因斯坦诺贝尔 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贾祖璋 诗人(唐朝)

“蜂争粉蕊蝶分香” 杨振宁 物理学家(美籍德国人)

相对论 巴里?齐默尔曼 生物科普作家(中国)

4.改动下面句子画线部分,要求与前面加点句子的字数、形式一致,形成排比。(2分)

当前世界,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急剧消化,大量的水土流失了,环境也污染严重。生态性灾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危机。

5.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神奇瑰丽的,请分别写出含有下列颜色的一个诗句(任选4句作答)。(4分)

①红: ②绿:

③黄: ④白:

⑤蓝: ⑥紫:

6.读下面图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得到的启示。(3分)

人 → 从 → 众

↓ 利用 ↓ 利用 ↓

森 → 林 → 木

7.理解下面句子,用“→”作标志,画一个简单示意图,表示科学、工业、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3分)

科学带动了工业,工业则带动了经济,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8.展开想象,将“鲜花、微风、仙子”三个词语扩展为一个句子,词序不拘。(3分)

9.把你课外积累的有关环保方面的标语、广告词或相关佳句写在下面,不少于4条。(4分)

10.加分题:自然,是人类依存的家园;环保,是子子孙孙后代的希望。我们不仅要关注自然中的“绿色”、“红色”,还要关注社会中的“灰色”、“黑色”。请就你所生活的地方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几条提议。(3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节选),完成1——7题。(19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色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利、序是( )。(1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3.上文运用了 、 、 等说明方法。(3分)

4.根据上文内容,以“大丽花”为例,填写下表。(4分)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大丽花

结论

5.这段文字在说明时,行文眉目清楚,先以 句式领起,紧接着用一句话 ,然后再 ,这种结构方式属于 式。(4分)

6.文中加“ ”的“只有”和“仅”分别起什么作用?(2分)

7.牡丹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卉,被誉为“ ”,周敦颐《爱莲说》称它是“ ”。(3分)

(二)阅读《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节选),完成1——5题。(18分)

①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②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氧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③其次,放火毁林产生更从的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④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⑤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

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命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

1.读第一段文字后作答。(7分)

①划分层次。(2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②“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说明的顺序是 。(1分)

③括号里的文字起到 的作用。(1分)

④“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指的是(用文中3个短语回答): 、 、 。(3分)

2.画出能概括第二、三段说明内容的一个句子。(2分)

3.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2分)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①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

②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5.最后一段引文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三)阅读《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节选),完成1——6题。(17分)

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而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哪个不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来仔细了解。我认为,这两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的30%—40%的学生肯定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给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可是,亚洲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后面的30%—40%的学生较有益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因为他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这方面我自己有亲身的体验。

记得我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念研究院,两三天后就看见很多同学都非常聪明,随便讲什么题目好像都知道,当时我觉得美国的同学很历害。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他们对名词知道得很多,可以如果你连问他三个问题,他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的分数比他们的好很多。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究竟哪一种教育哲学比较好呢?或者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看重哪一种教育哲学?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在讨论的是一个美国学生,那就要鼓励他多学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讨论的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太胆怯。

1.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 。(1分)

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2.画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1分)

3.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有什么异同点?根据上文内容填写下表。(9分)

美国教育哲学 中国教育哲学

相同点

不同点 适应对象及效果

学习方式

4.请举出古今中外某位名人在某个领域创新的一个例子。(2分)

5.汉语中有许多成语表达了创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独辟蹊径”等,请你再写出二个表达创新意思的成语。(2分)

6.创新,并不是只有发明创造,其实,它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对某一问题的新看法,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路,也是一种具体的创新。

请围绕这个角度,举一个例子说明你在学习方式或其它方面是如何创新的。(3分)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题。(15分)

母亲河,你带走的是什么

①“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达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

②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我们歌颂黄河,赞美黄河,岂能容忍有人这样“攻击”她!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朋友的这番话有一定道理。这难听的话刺到了我们的痛处。

③黄土高原曾经郁郁葱葱,黄河的水也曾经清澈碧绿。随着“坎坎”的伐木声,河畔的森林植被越来越少,河水由清变浊,由浊变黄,“一石水而六斗泥”,河改名叫黄河。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近58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表层土有0.2~0.7厘米厚。若筑起高和宽均为1米的土堤,至少可以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长期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④水土流失了,每年随之而去的氮、磷、钾约3000万吨,相当于100座年产30万吨化肥厂产量的总和。在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区,每个劳动力耕种着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七倍以上的农田。他们早出晚归,累死累活,即便是苍天保佑,风调雨顺,一亩地才打三四十公斤粮,收二三十公斤油籽。

⑤“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浑浊不堪,因此有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之说。黄河的年经流量为423亿立方米,远比世界上的一些大河少,但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8公斤,每年输沙量达16.4亿吨,两项指标均高居世界各大河之首。黄河的流域面积不及密西西比河的1/4,但年输沙量却是密西西比河的5倍。

⑥注入黄河的泥沙使黄河的河床每年增高5~10厘米。在黄河下流的一些地区,河床已高出两岸十多米,成为一条空中“悬河”,真的如李白所说的那样,“黄河之水天上来”。多少年来,这条悬河成为架在人们头上的长剑,历史上曾发生过1500多次大决口。黄河成为一条害河,人们望黄兴叹,谈黄色变。

⑦水土流失是世界性危机。世界各国水土流失的发生,无不是植被破坏的结果。

⑧据研究,形成一厘米厚的表土,约需100年到400年时间,而若无植被的保护,风雨在短短的几个季度就可把这些沃土冲光。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

1.为什么说“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2分)

2.“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其中“外衣”指的是 (用原文回答)(3分)

3.第④、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

4.“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因为 ,这句俗语现在用来比喻 (2分)

5.简要回答:黄河成为空中“悬河”的原因是什么?各填入一个短语。(2分)

①直接原因:

②间接原因:

6.“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本文以此句作为结束句,有什么作用?(3分)

八年级(上)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五)

第五单元参考答案

一、1.①yú huì ②xùn chù ③wěi ④mì 2.⑴①A ②B ⑵BA ⑶①A ②B 3.《花》—贾——生 《雨》—巴—科 《世》—杨—诺 蜂—温—诗 相—爱—物 4.水土大量流失,环境严重污染。 5.示例:①落红不是无情物 ②绿树村边合 ③两个黄郦鸣翠柳 ④一行白鹭上青天 ⑤春来江水绿如蓝 ⑥万紫千红总是春 6.随着人口的增多,人们可利用的树木越来越少,这都是乱砍滥伐造成的后果,我们应该控制人口的增长,多植树造林。 7.科学

? ?

经济 ← 工业

8.示例:一朵朵夺目的鲜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像翩翩起舞的仙子那样迷人! 9.①但留方寸地,待与子孙耕。②地球是人类的母亲。 ③要想活得更美好,保护环境第一条。 ④一草一木总关情。 10.略。

二、(一)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从人工选择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归功于人工选择的原因。)

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利、序是(C)。(1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3.上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3分)

4.根据上文内容,以“大丽花”为例,填写下表。(4分)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大丽花 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 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结论 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 人工选择进程较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成果)

5.这段文字在说明时,行文眉目清楚,先以设问句式领起,紧接着用一句话概括,然后再具体说明,这种结构方式属于总分式。(4分)

6.文中加“ ”的“只有”和“仅”分别起什么作用?(2分)

“只有”强调花瓣颜色种类太少,“仅”强调时间之短。

7.牡丹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卉,被誉为“国色天香”,周敦颐《爱莲说》称它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3分)

(二)1.读第一段文字后作答。(7分)

①划分层次。(2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②“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说明的顺序是从主到次。(1分)

③括号里的文字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1分)

④“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指的是(用文中3个短语回答):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3分)

2.画出能概括第二、三段说明内容的一个句子。(2分)

3.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2分)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①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

“大约”说明句中的时间只是推测,目前尚不能确定,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②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是否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并不能断言,所以用了表示猜测的“很可能”,用语严密、准确。

5.最后一段引文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警告世人保持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让人们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三)1.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按部就班。(1分)

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2.画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是 历 ,应改为 厉 。(1分)

3.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有什么异同点?根据上文内容填写下表。(9分)

美国教育哲学 中国教育哲学

相同点 都能鼓励创新

不同点 适应对象及效果 对学习成绩排在前面的30%—40%的学生肯定是有益的;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 对排在后面的30%—40%的学生较有益处,也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

学习方式

跳跃式学习,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自己探索出很多东西(缺点:知识有漏洞,但可以弥补)。 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

4.请举出古今中外某位名人在某个领域创新的一个例子。(2分)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地动学说,推翻了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天动学说,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汉语中有许多成语表达了创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独辟蹊径”等,请你再写出二个表达创新意思的成语。(2分)

示例:标新立异、别具匠心、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别出心裁等。

6.略。

(四)1.为什么说“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2分)

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

2.“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这句话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其中“外衣”指的是 黄土高原曾经郁郁葱葱,黄河的水也曾经清澈碧绿。(用原文回答)(3分)

3.第④、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4.“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因为 黄河水浑浊不堪 ,这句俗语现在用来比喻 污点或罪恶没办法消除。(2分)

5.简要回答:黄河成为空中“悬河”的原因是什么?各填入一个短语。(2分)

①直接原因: 河床每年增高。

②间接原因: 植被破坏。

6.“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本文以此句作为结束句,有什么作用?(3分)

(运用反问句加强语势)表现自己的态度,警示人们对水土流失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er/1256892.html

相关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试卷
最新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初二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专用)9
2013年八年级下册语文5月月考试卷(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