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题型一般由四部分内容组成:材料、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这种作文题型相对于材料作文来说,降低了审题难度,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尤其是“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自选”的原则,给考生提供了展现才智和个性的舞台。但正是因为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有些考生就忽视了审题,认为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话题作文的自由仍然是有限制的,有人喻为“戴着镣铐跳舞”。因此,话题作文的审题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有许多考生因为审题不准而使作文出现“离题万里”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笔者认为审题时要慎思明辨,准确定位。慎思,即细致谨慎地分析思考材料及话题;明辨,即辨明写作的方向和范围;准确定位,指根据材料及话题所揭示的题旨,准确找到现实中对应的现象及道理。
一、 认真思考材料题旨,寻找现实对应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可以是一则语言、一幅漫画、一个小故事,也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社会现象,还可以是几句名言警句等。无论是怎样的材料,它必然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其中蕴藏着一定的生活哲理。考生在审题时应首先思考材料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揭示了什么道理。一般来说,寓言、漫画类材料大多是讽喻现实的,如01年全国卷中抛弃诚信的行为、03年全国卷《智子疑邻》中宋国人的认知方法。故事、现象或名言类材料,一般包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如04全国卷中“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这些名言都从不同角度揭示“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的重要性;“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聊天记录,实际上蕴涵着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人生挫折的启示。
考生要做到准确审题,首先就要准确把握材料的主题,并展开思索,材料中的人、事和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对应的人、事和现象,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中搜寻相关的材料“对号入座”。这样,考生就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来领悟材料中蕴涵的道理,这也是写好作文的立足点。
二、 反复推敲提示语,辨明写作方向和范围。
提示语是命题者加在材料之后,为了引出话题的一段提示性的话。这段话往往包含着命题者自己对材料的思考,也包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反复推敲这段话,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思考方向和命题意图,我们就可以为自己的写作明确方向和范围,做到不偏不倚。如03年全国卷作文题中的提示语为:“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前一句话暗示着命题者的思考方向:现实生活中有与宋国人一样的人,他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来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以致出现错误的做法和严重的后果;也有不是凭感情的亲疏远近来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甚至有为了大义和真理而战胜感情的人。后两问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引导考生去思考“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之间的关系,考生要从两者之间的关系上去思考和写作。
通过以上细致谨慎地分析,我们就可以明确命题者希望我们去思考什么、感悟什么道理,写作的方向和范围也就明确了。
三、 辨明话题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做辩证思考。
话题有概念型,如“诚信”;有判断型,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假想型,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系型,如“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等。考生在审话题时,对于概念、判断类的话题要辨明其内涵,可以用层层发问的方法,引导自己做深入思考。如“诚信”,它包含哪些内容?作为一种品德,它可贵之处在于何处?它对于人生及社会有怎样的作用?一个人能不能没有诚信?社会能不能没有诚信?如果失去了诚信,其危害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对于关系型的话题,考生要辨明两者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遭遇挫折”指的是人生遭遇,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遭遇挫折,或大或小;“放大痛苦”指的是人生态度,它是一种主观心理,不同的人态度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观态度和客观实际的关系。考生明确了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为自己的作文立意找到准确的定位,即我们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人生挫折才是最恰当、最正确的做法。
再如“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相信”是主观态度,“自己和别人”是对象的区别。材料中的名言,有的强调“相信自己”的重要,有的强调“相信别人”的重要,有的强调“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都很重要。至此,我们可以明白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必须相信自己,有充分的自信,才是勇敢前行的动力;相信别人也必不可少,别人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教训我们可以警惕,别人的行为得失可以作为我们自己的参照,因此,相信别人不是盲目接受别人的一切建议,而是有鉴别地接受。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确“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都必不可少,但两者在地位上有主次之分,在作用上一个是精神动力,一个是辅助参照。辨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在作文时就可以做到中心明确了。
我们在分析话题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时,还需要辨证分析,即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审题准确,对题意理解深刻透彻。如“诚信”,大多数同学都能看到“诚信”的宝贵,在人生和社会中都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美德。但是,我们还应思索,我们是否应该不分情况,死守“诚信”的教条?
四、 牢记写作要求,发挥个性特长。
写作要求一般是就写作内容、文体、字数等方面做出规定的文字。近几年中考卷中话题作文的要求大致相同,包括:“写作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等等。牢记写作要求,就是作文内容要合乎题意,文体要合乎规范,篇幅要达到800字以上等。这些是硬性规定,考生不得违反。在这个框架之内,考生要敢于突破陈规,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首先,在作文立意上要善于独辟蹊径,以独特视角去思考现实,阐发感悟。如01年“诚信”话题,就有考生反弹琵琶,以《不诚不信不为过》获得满分。其次,在作文拟题上,要力求出彩。历年中考优秀作文,其作文题目往往也是精巧别致、生动形象。第三,在文体选择上,要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近几年中考满分作文,在文体上也是五彩纷呈,有旧体诗、现代诗、散文诗、小小说、哲理散文、寓言故事、文言文、诊断报告、产品说明书等等,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因此,我们要敢于表现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尽量施展自己的才华,即使是“戴着镣铐跳舞”,也要跳出与众不同的舞蹈来,跳出充满魅力的个性来
一、 认真思考材料题旨,寻找现实对应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可以是一则语言、一幅漫画、一个小故事,也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社会现象,还可以是几句名言警句等。无论是怎样的材料,它必然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其中蕴藏着一定的生活哲理。考生在审题时应首先思考材料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揭示了什么道理。一般来说,寓言、漫画类材料大多是讽喻现实的,如01年全国卷中抛弃诚信的行为、03年全国卷《智子疑邻》中宋国人的认知方法。故事、现象或名言类材料,一般包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如04全国卷中“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这些名言都从不同角度揭示“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的重要性;“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聊天记录,实际上蕴涵着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人生挫折的启示。
考生要做到准确审题,首先就要准确把握材料的主题,并展开思索,材料中的人、事和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对应的人、事和现象,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中搜寻相关的材料“对号入座”。这样,考生就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来领悟材料中蕴涵的道理,这也是写好作文的立足点。
二、 反复推敲提示语,辨明写作方向和范围。
提示语是命题者加在材料之后,为了引出话题的一段提示性的话。这段话往往包含着命题者自己对材料的思考,也包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反复推敲这段话,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思考方向和命题意图,我们就可以为自己的写作明确方向和范围,做到不偏不倚。如03年全国卷作文题中的提示语为:“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前一句话暗示着命题者的思考方向:现实生活中有与宋国人一样的人,他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来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以致出现错误的做法和严重的后果;也有不是凭感情的亲疏远近来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甚至有为了大义和真理而战胜感情的人。后两问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引导考生去思考“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之间的关系,考生要从两者之间的关系上去思考和写作。
通过以上细致谨慎地分析,我们就可以明确命题者希望我们去思考什么、感悟什么道理,写作的方向和范围也就明确了。
三、 辨明话题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做辩证思考。
话题有概念型,如“诚信”;有判断型,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假想型,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系型,如“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等。考生在审话题时,对于概念、判断类的话题要辨明其内涵,可以用层层发问的方法,引导自己做深入思考。如“诚信”,它包含哪些内容?作为一种品德,它可贵之处在于何处?它对于人生及社会有怎样的作用?一个人能不能没有诚信?社会能不能没有诚信?如果失去了诚信,其危害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对于关系型的话题,考生要辨明两者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遭遇挫折”指的是人生遭遇,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遭遇挫折,或大或小;“放大痛苦”指的是人生态度,它是一种主观心理,不同的人态度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观态度和客观实际的关系。考生明确了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为自己的作文立意找到准确的定位,即我们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人生挫折才是最恰当、最正确的做法。
再如“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相信”是主观态度,“自己和别人”是对象的区别。材料中的名言,有的强调“相信自己”的重要,有的强调“相信别人”的重要,有的强调“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都很重要。至此,我们可以明白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必须相信自己,有充分的自信,才是勇敢前行的动力;相信别人也必不可少,别人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教训我们可以警惕,别人的行为得失可以作为我们自己的参照,因此,相信别人不是盲目接受别人的一切建议,而是有鉴别地接受。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确“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都必不可少,但两者在地位上有主次之分,在作用上一个是精神动力,一个是辅助参照。辨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在作文时就可以做到中心明确了。
我们在分析话题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时,还需要辨证分析,即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审题准确,对题意理解深刻透彻。如“诚信”,大多数同学都能看到“诚信”的宝贵,在人生和社会中都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美德。但是,我们还应思索,我们是否应该不分情况,死守“诚信”的教条?
四、 牢记写作要求,发挥个性特长。
写作要求一般是就写作内容、文体、字数等方面做出规定的文字。近几年中考卷中话题作文的要求大致相同,包括:“写作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等等。牢记写作要求,就是作文内容要合乎题意,文体要合乎规范,篇幅要达到800字以上等。这些是硬性规定,考生不得违反。在这个框架之内,考生要敢于突破陈规,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首先,在作文立意上要善于独辟蹊径,以独特视角去思考现实,阐发感悟。如01年“诚信”话题,就有考生反弹琵琶,以《不诚不信不为过》获得满分。其次,在作文拟题上,要力求出彩。历年中考优秀作文,其作文题目往往也是精巧别致、生动形象。第三,在文体选择上,要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近几年中考满分作文,在文体上也是五彩纷呈,有旧体诗、现代诗、散文诗、小小说、哲理散文、寓言故事、文言文、诊断报告、产品说明书等等,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因此,我们要敢于表现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尽量施展自己的才华,即使是“戴着镣铐跳舞”,也要跳出与众不同的舞蹈来,跳出充满魅力的个性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uowen/xiezuo/333.html
相关阅读:写应该避免的几个问题
描写人物外貌的指导课
少教多学之以读促写式作文教学探讨
材料审题立意的两种做法
善用佳句出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