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生命中,家长是孩子行为的训练者。你不能越主代袍。也就是说孩子的事是孩子的事,家长的事就是家长的事。有太多的家长把孩子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比如孩子在学校里与老师吵架了,这是孩子的事,你应该心平气和地向孩子询问:“你为什么要与老师吵架呀?能与我说说吗?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好吗?”家长不能大声地说:“你为什么要与老师吵架?你怎么能这样呢?”我们有太多的家长把孩子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情。这是绝对错误的,孩子生命中发生任何事,你都要扮演一个帮忙者的角色。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了解问题,然后帮助他出主意解决问题。而不是站在行为者的角度解决问题。
到现在为止,有50多万的家长听过我的报告,有近3千名家长做过面对面的咨询。有超过2万名家长参加过我们的家长培训课程。我在这里应该有这个发言权。有90%的人他的位置不自觉的站错了。
比如这次孩子的数学考了35分,你应该认识到这35分是孩子的,不是家长的。你应该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待孩子,比如说:“你考了35分怎么办呢?你是因为什么原因得了这么点分数呢?你下一步怎么打算的呢?需要我帮助吗?”你应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协助者的角度,而不是站在行为者本身的角度来与孩子沟通。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到你不会逼迫我,你会出主意,你会帮助我。否则,我不会对你说。
比如所谓的“早恋”,有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他们之间有特定的情感,比爱情少一点,比友情多一点。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而真正不正常的是他周围的人,是他们有那种想法,是他们提出了应该有这种想法。当孩子回来对你说:“妈妈,今天我们班有一个男生递给我一张纸条,说他爱我,你说我该怎么办?”这时你应该知道不是你的事,而是女儿的事。你站在旁边,你应该说:“那你想怎么办呢?你怎么看待这个男生呢?你怎样摆平学习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呢?”家长通过所站的位置让孩子感觉到妈妈不会逼迫他行为和想法,这样你才有机会正确的指导她。但是我们有80%的家长马上会火冒三丈,“你怎么能谈恋爱呢?你怎么能这样呢?你对得起谁?你将来怎么办?”结果说了一堆废话。你这样做对孩子只有害处,没有好处。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就应该先了解,然后再帮助他解决。我们应该站在协助者的位置,而不是行为者的位置。
我们有太多的家长是因为站错了位置。一直把孩子的事情当做是自己的事情,这是极端自私的。我们看到孩子要是考不上大学,我们将来没有好日子过。当孩子考不上重点高中,我们给他交几万元的费用,然后我们就拼命的逼迫孩子去学习。各位家长要记住,每个生命都要独立走完他生命的历程,他才能成长起来。如果你背着他,他一定是一个弱智的孩子。
文/董进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738940.html
相关阅读: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