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身边那个天真、可爱、听话、成天缠着我们讲故事的孩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任性、倔强、叛逆、独立、冷淡的对峙者。孩子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相处的时间越来越短,可以交流的话题也越来越少。不知不觉中,孩子与我们竟成了住在同一房檐下,最亲、最爱、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时,有些家长不免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将孩子拉扯大,送孩子读书,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可到头来竟养了一只白眼狼,孩子不但不懂得感激,还处处与自己作对,甚至连正眼也懒得看自己一眼。摊上这样的孩子,家长怎能不伤心呢?可是我们家长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状?除了孩子自身的问题外,我们是否也该在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
首先,不妨问问自己,我们与孩子交流了吗?距离的形成,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交流。也许有些家长朋友会说,我很想与孩子交流,可是孩子不理不睬,要么自说自话,要么像审犯人似的一问一答,完全没办法交流。然后细心的家长也许会发现,面对面不好交流时,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书信、QQ、电子邮件等,这些方式孩子很容易接受,他们也乐于与你交流。你来我往,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放下戒备,向你敞开心扉,对你畅所欲言。在交流时,我们家长尽量将孩子当作成年人,用商量的口吻与他们讨论,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谈理想、学习、娱乐、为人处世、爱情、交友等。
其次,不妨问问自己,每次都认真听取了孩子的意见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当孩子的某些行为或思想不能被我们理解和接受时,我们不能武断地一棒子打死,而应该认真地听取孩子倾诉的理由,然后一项一项地分析给他们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当然,只要孩子的行为没有超越基本的底线,我们家长应该尽量做到求同存异,尊重孩子的选择,保留孩子的意见。家长的威信不是靠摆架子、打骂和克扣零花钱得来的,而是靠相互的尊重和理解得来的。
再次,不妨问问自己,有多长时间没陪孩子一起玩耍和散步了?有些家长整日忙于工作和应酬,很少管自己的孩子,也很少与孩子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不知道孩子脑袋里想些什么,也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更不知道孩子爱好什么。这样的家长,孩子疏远了你,一点儿也不奇怪。
总之,抱怨、愤懑、痛恨都无济于事,改变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只能选择面对,想办法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当然情感的交流需要细水长流,而非一朝一夕,因此家长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7213.html
相关阅读: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