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老师妈妈”独特的育儿经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父母学堂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老师和妈妈这个双重身份,是不是让她们在养育孩子上有一些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呢?这次我们和您一起分享三个老师妈妈的故事……

  作为妈妈的我:能接受孩子们无数的“不能够”和“不可以”。

  作为老师的我:用理智和清晰的思路面对每天与儿子的斗智斗勇。

  妈妈:夏华颖(幼儿园教学主任)

  儿子:春天(5岁,幼儿园中班小朋友)

  春天2岁半的时候被我所在的幼儿园录取了,为了避免优越感和对其他小朋友的影响,我告诉他:在园里只能叫我“夏老师”,不能叫“妈妈”,免得其他小朋友因此想妈妈。虽然叮嘱过了,春天也答应了,但是我还是有些担心。没想到,2岁半的春天从入园第一天开始,就很好地完成了这个约定。今天,春天已经是中班的小哥哥了。

  妈妈的角色,让我更能接受孩子们无数的“不能够”和“不可以”;教师的经验,帮助我用理智、清晰思路面对每天与儿子春天的斗智斗勇——

  预先告诉孩子可能发生的事情和你的要求

  我一直像对待同龄人那样对待春天,把将要发生的事情、我的要求、可能出现的状况告诉他,而春天则回报我以相当程度的通情达理。入园体检需要抽血,我没有像很多父母那样采取回避和欺骗的方式。提前一天晚上,我跟他讲解入园体检的作用以及抽血的程序,并且告诉他:“针管刚刚扎进去的时候有点疼,但是妈妈相信你肯定能坚持……”第二天,他从头至尾都表现得很坚强、很配合,因为他知道将要发生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

  如果现实是孩子回避不了的,那么就请从一开始就告诉他将要发生的事情,以及你的要求或者期望。当孩子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以及你希望他如何做的时候,他反而容易表现得很好。

  把聊天培养成一种习惯

  从春天3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跟他聊天,从襁褓期的“妈妈现在在做什么”,到逆反期的“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再到入园之后的“妈妈今天遇见了什么,你呢”……最近,我们开始互相讲述“今天遇到的好玩事儿”。因为从小习惯了沟通,所以春天非常喜欢表达,也经常提出问题,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对方的想法,不会出现很多父母“他回家什么都不说”的难题。

  如果你从小没有给孩子培养起沟通的意识,没有锻炼沟通的技巧,那么你可能总会抱怨:“他回家后什么都不跟我说!”其实,孩子不是不想说,而是他根本不知道需要说,更不知道该怎么说。

   批评前不要忘记肯定

  在我家,如果春天做了不被允许的事情,我通常会把手伸给他说:“来,咱们谈谈。”开始时他很配合,愿意听我讲道理。但是慢慢地,他开始表现出敌对和抗拒。于是我开始反思。我发现,我每次都是一上来就说他的不好,很少体谅他的理由,因此不能获得他的信任。于是我开始改变策略,再到“谈谈”的时候,我会先跟他说“光着脚在地上跑确实很好玩,妈妈也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当他听到我对他的部分肯定时,他开始愿意接受我的批评。

  孩子做任何一件事都不是没有理由的,他们有自己的道理,只不过没有成年人考虑问题周全罢了。如果我们能对他的理由表示认同,建立起信任,然后再告诉他更为周全的方式,会减少很多敌对。

  夏老师的特别建议:有些事情交给幼儿园老师解决吧!

  理论是理论,妈妈是妈妈,很多情况下,你知道该怎么做不代表你能做到,因为你缺乏有感染力的集体环境和协调一致的教育伙伴。所以,有些事情不妨教给幼儿园老师吧——当然,这不能成为你推卸一切教育职责的借口。

  作为妈妈的我:期待和欣慰着女儿的每一次撒娇和亲昵。

  作为老师的我:以专业的眼光和长远的规划安排孩子的每一个选择。

  妈妈:朱继红(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

  女儿:游慕涵(5岁,幼儿园中班小朋友)名字保留一个就可以吧?大名、小名都行

  我很早就给游游买了钢琴,但我一直觉得她似乎对弹钢琴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所以也没有给她安排钢琴课。而就在偶然的一天,我无意间完整地弹了一首曲子,现在还记得她的眼神,亮亮的,非常神往,然后我不失时机地问她是不是愿意学,她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从此,游游的艺术学习之旅又开始了新的一页……

  选幼儿园时,我最关注这个园的园长

  选幼儿园时,你会关注什么呢?硬件环境好不好?是不是双语?有没有特色课程?而我的考察方式有点不一样,我非常关注这个幼儿园的园长,因为园长的管理方式和水平直接决定了这个幼儿园的教师队伍质量。在我接触的几个幼儿园里,有一个园长让我印象深刻,当我试图联系她时,有老师告诉我她去听课了,而且每周的这个上午全都是听课时间。这个园长能每周花固定的时间来听课,说明她对教学非常重视。后来的会面也让我坚定了选这个幼儿园的决心,园长对教学不仅非常重视,而且管理教师非常有一套。

  其实老师是决定幼儿园质量的重要标准,毕竟她们是每天和孩子最亲密接触的人。一个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质量决定了老师的质量,所以一定要见一见园长或者教学主任,最好还要花一些时间在老师带孩子们户外活动时观察老师们的表现。

  艺术方面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

  我没有让游游一上来就学习乐器,而是在4岁多的时候给她报了一个声乐班,主要接触一些节奏和律动,同时游游相对来说有点内向,而声乐班非常鼓励孩子敢说敢唱,这点对她很有好处。而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对的,游游变得越来越开朗,而且在5岁多开始接触钢琴时,老师还夸她感觉很好呢。

  其实孩子的艺术培养并不是从兴趣班才开始的,也不仅仅是兴趣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把一些经典名曲作为背景音乐放给她听,大一些除了那些兴趣班外,最好经常带孩子去看一些木偶剧、芭蕾舞剧或者艺术展览,让他感受艺术的氛围。

  放松和严格其实是相对的,掌握好“点”很重要

  可能是总给孩子上课的原因,所以我对游游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比如在弹钢琴这件事上,我会根据她自身的情况和课程进度安排有计划的练习,这个计划会跟她一起商量,比如每次练多长时间等等。但一旦计划定了,我就要求她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去执行。

  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制定计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她能接受的程度,最好两个人一起商量决定,不要不顾孩子的意见给孩子加码。其实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应该是放松的,我绝不会在孩子不情愿的情况下逼着她多练习,那样效果也不好。把计划定得很精很具体,其实会提高每次练习的效率,孩子也不会有太多的抵触心理。

  朱老师的特别建议:选兴趣班时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并且要试听

  现在幼儿园、社会上的兴趣班非常多,怎么选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呢?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他对什么感兴趣?他的哪方面需要多培养和改善?然后再根据这些信息选择适合孩子的兴趣班。另外,永远不要期望在报班时,人家能给你一个学成什么样的承诺。作为老师来说,我觉得没有经过学习和磨合,这些都是纸上谈兵。所以最好不要被兴趣班的一些宣传所诱惑,最切实的办法就是去听你要报的那个班的那个老师的课,最好能多听几次,老师才是决定孩子学习效果的关键,而绝不是那些宣传信息。

  作为妈妈的我:不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希望他每天都快乐。

  作为老师的我:经验让我有清醒的头脑知道什么不容忽视。

  妈妈:闫书云(中学教师)

  儿子:种子尧(幼儿园小班小朋友)

  尧尧终于上幼儿园了,而且非常适应,这让我很欣慰。回想起考察幼儿园的过程,经历了很多矛盾、平衡了很多需求,现在终于尘埃落定了。也许最终的选择不是最好的,但我相信它是最适合尧尧,也是让我感到最踏实的……

  不要像押宝一样把希望都寄托在幼儿园身上

  尧尧本来有得天独厚的机会去一个非常有名的公立幼儿园,要知道,这是很多家长费尽力气也得不到的机会。而这个幼儿园由于离家比较远,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身边很多人都很不理解,而我有自己的理由。首先,我觉得那个有名的幼儿园与我最终选的幼儿园之间其实没有那么悬殊的差距和区别(当然,我选的幼儿园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次,我不想因为路途遥远而牺牲孩子睡眠和玩耍的时间,这点也非常重要。

  选择幼儿园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过程,要想明白哪些对孩子最重要。还有一点恐怕是很多家长的误区,那就是对幼儿园报有太多的希望,觉得只要选一个好的幼儿园,孩子就能培养好。殊不知,家长的作用其实是远远大于幼儿园的。

  选学校时一定要看生源

  我是中学老师,一拨一拨的学生教过来,让我很有感触。首先我不会给孩子选一个特别特别有名的学校,我不想让孩子长大以后因为家长过于精心的安排而产生过多的压力。另一方面,我一定要重点考察学校的生源,我觉得同学之间的影响有时候比老师的影响还要大,孩子很容易被同化。

  选学校可能和选幼儿园有些相似之处,但似乎比幼儿园还应该慎重,要综合孩子自身的情况和目前的教育体制进行综合选择,精英路线未必适合你的孩子,过于放任自由又有偏离正轨的危险,所以一定要考虑好。

  规矩很重要

  在考察幼儿园时,我就有一个坚定的想法——不给孩子选那种太强调自由和自我的蒙氏班。我觉得如果在幼儿园期间他虽然很自由、很快乐,但上了学,那种很在乎规矩的教育体制会让孩子感觉落差很大,他可能很难在短期内适应新的方式,其实这无形中是给孩子多设置了障碍。

  其实我不是反对蒙氏班的理念,我只是觉得应该因地制宜,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安排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打算。

  闫老师的特别建议: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虽然我注重规矩,可能将来孩子上学了我也会对他很严格,但我绝不是想做那种给孩子过多压力的妈妈。我不会给孩子报太多的兴趣班,在上学之前我不会让他去学外语。说得通俗一点,我不会像很多爸爸妈妈那样过于注重精英教育,我希望凡事都在一定的限度内,孩子能快乐地成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717114.html

相关阅读:孩子以下四种行为,易被父母误解
父母常吵架 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父母如何指导孩子交朋友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来越听话,我却犯愁了
母亲节 宝宝的感恩教育补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