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有感于孩子的动画片(一)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WinifredWinifred 原帖:(写于3/12/2003 3:00:43 PM)

孩子一直在看的VCD都是BBC和迪斯尼的,为了让孩子不要忘了民族文化,买了很多中国老的动画VCD。

买的时候,很感慨,怎么只有我小时候看的那些呢?《九色鹿》,《三个和尚》,《半夜鸡叫》……那么,那么多年,这三十年,中国的儿童市场怎么了?国家为什么不扶持?我们的孩子,这几十年来都是看着迪斯尼的动画长大的吗?

买回片子,第一个看的是《九色鹿》,片子的结尾是那个贪婪的家伙受到了惩罚:死亡。我感到可怕。贪婪,是罪过,但是,这是给孩子看的片子啊,他们才多大的孩子啊,如何让他们承受这般沉重的东西????上海市长提出要上海市民变地“可爱”,陈祖芬说这是多么可爱的提法啊。但是,如果我们的孩子成长于《九色鹿》这样的文化之中,那么,他们会是可爱的一代吗?他们会苛刻,刻薄,他们不会宽容。

给我们上战略管理的IMD的教授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两个在商业领域被称为“HERO”的故事:

第一个,

RON,我们的教授在17年前从某个著名的商店买了一件皮衣。17年以后他的皮衣的里料有一点点脱线。这个商店 有著名的“10% SATISFACTION GUARANTEE”,就是说,可能有10%的客人会对他们购买的商品不满意,而这个商店保证会让他们的客户满意。于是,RON就拨打了这个店的电话,告诉他们情况。商店表示了歉意并询问了他的尺寸,和地址。结果是:那个商店送了一件同样的皮衣到他家,同时并没有向他讨回坏的那件。也就是说,即便RON根本没有购买他们的商品,他们也不在意。

第二个,

一个穿着破烂的乡下人到一个商店,说他在他们这里买的领带坏了,而这个领带购买于5年前。营业员问他,还有发票吗?他说没有,那么记得多少钱吗?他说,25美圆。于是,这个营业员就给了他25美圆。而问题在于,这个店,从开店至今,从不销售领带。

教授告诉我们这两个故事是为了说明几个商科的概念知识,无非是人文化的成本和实际成本。

而我想到的是文化差异。这两个故事如果在中国肯定是不可能的。这是现实。美国的商业文化是为了告诉消费者,你是正确的,哪怕你说的错误也是正确的,因为你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假设消费者是正确的。这是宽容的文化。而在中国文化的环境下显然不是这样的。

然而,如果一个社会要进步,不仅仅是在于硬件,而更重要的是在于人的素养。所以上海的市长提出“可爱”二字。其实,就我自己的人生经验,一个人一生是否幸福,在于他的性格,他的内心,而他的那些货币化的成就真的不是充要条件。而养育一个孩子,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他生活幸福。让他有生存能力和快乐的能力。所以,那些中国的动画片(当然不是全部)让我担忧,甚至让我愤怒。

我希望我的孩子,所有我们的孩子,以后都能宽容,并且有一个宽容的社会宽容着他们。

sugarfree 的回复: (写于4/4/2003 11:23:34 AM)

我也买了很多国产“金猴系列”VCD给宝宝看,看来看去,只觉得“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两张还适合我家宝宝这么大的孩子(1岁半),其中还有“山水情”也非常非常好。这几部都是意趣盎然,充满生活情趣——对小孩子来说这些就足够了。而且这两张片音乐和画面都是精品。最难得的是其中没有过分的负面情绪,虽也有朋友和师生的离别、心伤,却“哀而不怨”。其它的片子我感到就“差”在这点,“九色鹿”“哪吒闹海”等等都有很多善恶斗争的表现。我个人不愿意让孩子从小认定什么是“丑恶”,我深感这句话的正确——“没有人是有意做恶,人都是凭着自以为的善行事”。与其让孩子从思想里划分善恶、敌友、认定世界上有天生的残忍邪恶的坏人、敌人,对坏人、敌人要冷酷地惩罚,不如让孩子天真一点,傻一点,不要懂这些人为的区分,而学会体会不同的人的不同处境和反应。因为在孩子心智成熟之前,对“好坏善恶”的划分只可能是简单的,当他头脑里有了这种区分,很容易变成“对我好的就是好的,对我不好的就是坏的”这样的思路。说实话,一切以“正义”为名的冲突不都是这样产生的吗。从“儿童暴力片”里最直接学到就是暴力的方式和以暴力方式处置问题的正当性。我不怕这样孩子会太傻,吃亏,其实,善心和爱心才是幸福的根本和保障。。。我说远了。。。再多说一句:很多负面情绪,象发脾气、哀怨、冷漠等等是后天学的情绪反应,从周围的人、从文学、电影、音乐里学的,我们认为它们表现得很美,于是模仿,我们的文化真的有问题……

有感于孩子的动画片—-从不同的文化谈开去(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714454.html

相关阅读: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