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调查:由最喜欢到怕沟通母亲分量随孩子成长变化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父母学堂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新华网浙江频道5月14日电 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经过两天的采访,深切地感受了一番“母亲”这个字眼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分量。

  幼儿:“我最喜欢的是妈妈。”昨天下午4点,记者在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艺术幼儿园门前连续问了六位小朋友,这些7岁左右的孩子们无一例外地说出了同样的心声。家住南湖沿河一村的郭小姐告诉记者,幼儿时期的孩子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要多些,自然也最熟悉母亲,也最喜欢跟母亲亲近,也最听母亲的话,这时的孩子让母亲终身怀念。

  小学生:“我们老师比妈妈更厉害、权威。”前天,家住铁路北街的李阿姨家,11岁的儿子因为不肯更改英语单词读音,虽然被爸爸罚站,但他仍然倔着说“我们老师是这么教的”。李阿姨告诉记者,上小学后,孩子对老师的信任直线上升。记者在秣陵路上一所小学门前采访时,不少家长也向记者“诉苦”,老师的话比妈妈的话管用。因此,有时“向老师告状”竟成为不少家长教训不听话孩子的法宝。

  中学生:“不愿意跟妈妈沟通,观点差距太大,沟通困难。”这是记者在采访中深切的感受。记者在鼓楼区中山北路旁一所中学采访一位女学生时,她这样告诉记者:“我现在跟妈妈交流,发现发短信最好,我经常跟她发短信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位于集庆门大街上一所中学当老师、同时也是母亲的陆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上初中后,跟同学交流的比跟父母交流的多,“孩子几乎有全班同学的电话,一打就是半个小时,我们家电话账单大部分是他的支出。”

  大学生:“需要钱时才会自然想到家,想到妈妈。”记者委托了仙林大学城里一位大三年级的学生做个20人抽样调查。他告诉记者,女生能隔三差五打个电话、发短信回家。而男生,差不多都是等着家人打电话来,或发短信后,才回应一声。“只有当卡里快没钱时,才会真切地想起妈妈爸爸。”这位同学说,有时,向家里“讨钱”,也许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母亲的分量。作者:梅建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674365.html

相关阅读:母亲节 宝宝的感恩教育补上了吗?
父母如何指导孩子交朋友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来越听话,我却犯愁了
孩子以下四种行为,易被父母误解
父母常吵架 对孩子的伤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