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45.8%的人感觉高中以前偶尔能玩得比较开心,多数情况下提心吊胆玩不好,19.9%的人感觉没时间玩,52.2%的人由于小时候不能玩,上大学或者长大后出现了“反弹”,开始大玩特玩。
2008年3月初,北京某重点大学大一学生周超在寒假结束返回校园时,最大的感受就是“翻身得解放!”新生的青涩褪去,也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的节奏。他开始体验和高中完全不同的生活。
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他不光加入了足球队、篮球队,对魔兽、征途、CS等网络游戏也样样着迷。每天平均有四五个小时在打游戏,有时候整天憋在宿舍里玩游戏或聊天,饿了吃片面包或者叫个外卖。
“反正天高皇帝远,父母老师都看不见。再说我已经完成了他们布置的任务,考上了重点大学,也该好好犒劳自己一下了。”周超有些报复似的说。
近日,被评为“最牛愤青教授”的浙江大学教授郑强在一次演讲时说到,中国学生上大学后沉溺网络,盲目恋爱,是因为小时候没机会玩造成的。
专家 游戏其实不是玩
大学生周超说自己现在如此爱玩,是因为小时候被压迫得太厉害造成的。他上小学时就迷上了足球,每次他想出去踢球,都得软磨硬泡地哀求妈妈批准。妈妈大部分时间都不会通融,原因就是怕影响学习。
“我唯一的兴趣,在跟他们一次次的激烈交锋后都被扼杀了,更不要提去玩别的什么了,从小到大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他们的字典里只有‘考大学’这三个字。”周超至今说起来还有点儿愤慨。
“孩子们简直快乐得不得了!”有一次,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专业的王韶华副教授和几个家长带孩子去原始公园玩,他们给蚂蚁找家,去喂牛,跟牛打招呼,摘花摘草,玩老鹰捉小鸡等好多简单的游戏,玩到很晚很累,都还不想回来。让家长们没想到的是,如此简单的游戏,孩子们竟然可以玩得这样开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撰文《怎样做父母》,告诫父母要让孩子有玩游戏的时间,不要剥夺孩子玩游戏的权利。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小孩子只喜欢两件事,一件是吃,一件是玩,玩比吃还重要。他认为,小孩可以从游戏中得到许多新的体验,这也帮助他们体验学习的过程。如果家长重视孩子的游戏,让他们充分游戏并予以良好的指导,提供有利的游戏环境和材料,那么不仅使快乐伴随着幼儿的童年生活,更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游戏其实不是玩,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 我很想出去玩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孩子,说起弹玻璃球、捉迷藏、扔沙包、跳房子、挑冰糕棍儿这些游戏,人人都有一肚子的经验和美好回忆。可是,今天的孩子还有几个能享受到这些老游戏的快乐呢?
今年已经6岁的博雅听笔者说起这些游戏,羡慕得直摇头。
“妈妈今天让我学钢琴,明天安排我学英语,后天又带我去画画,反正一会儿也不能让我闲着。我其实什么都不想学,我很想出去玩!”博雅撅着嘴跟妈妈做着这样的反抗。
博雅的妈妈冯女士也很无奈,现在很多重点小学招生都要求有获奖证书、考级证书,你不学能行吗?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4~12岁的城市儿童都过着忙碌的“上班”生活。在4~10岁的儿童中,51.6%的人上了课外学习班或是特长班,其中近三成上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课外班。在10~12岁的儿童中,“上班”的比例达到61.9%。
家长 应明白孩子快乐最重要
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过:“不要在孩子不感兴趣或者还没有能力理解的时候,让他做任何不感兴趣的事情。”这个道理到现在为止,也只有一部分父母明白。
国家象棋大师谢军曾在12岁时与妈妈进行过一次严肃的交谈。“你很喜欢下棋,对吗?”妈妈问她。小谢军从没见妈妈这么严肃过,有点儿害怕,但依然点了点头。“那好,你要记住,既然你选择了下棋,今后,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那一年,谢军面临着要么去棋队走专业棋手的道路,要么继续上学放弃下棋。她想上学更想去下棋,因为只要往棋盘前一坐,她就会无比畅快、兴奋。可以说,谢军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与妈妈培养孩子的兴趣密不可分。
教育专家认为,家长应改变心态,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让他快乐,把孩子当做容器,一味填鸭未必能给他带来快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一种规则,但是这个规则的树立不能让他感到痛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6549.html
相关阅读: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