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后心理咨询门诊火每到开学前后,哈尔滨市众多心理咨询机构往往会迎来咨询高峰。3月1日,开学第一天,读高中的小严被母亲领着去了哈尔滨希望青少年心理中心,因小严不愿意再回澳大利亚读书,只得来中心寻求帮助。
小严的母亲说,我和孩子的爸爸没多少文化,靠艰苦创业成了水果批发大王。有了经济基础后,就希望女儿弥补我们文化的不足,能有机会出国深造,选择了让女儿去澳大利亚读书。为此,家里已经花了近30万元,可她在澳大利亚就是待不长,一次次往家跑,这次说什么也不再回去读书。为了让女儿未来有更大的发展,我们花钱、求人,操碎了心,可她说不读就不读了。这么逆反,太伤父母心。小严对母亲的倾诉有些不耐烦:家里是为我花了不少钱,可那是你们的选择,我不喜欢,我就不回去。看到母亲着急上火,小严反倒很高兴,她说,一直是你们控制我,终于能控制妈妈一回了。
在该中心,记者看到,前来咨询的有一位很有能量的母亲,频繁给孩子转学,从某名校转到另一所名校,孩子上了初中后还是如此。可孩子成绩反而下降了。这位母亲说转学是为了孩子好,能从小接受优质教育,但孩子却越来越逆反,不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孩子告诉张大生博士:“什么为我好,纯粹是为了她自己的面子,她的好朋友圈子中都能办到让孩子转学,所以她也要显示自己的本事。我现在朋友没了,成绩下降了,什么都没了,我不爱去上学。”
十六七岁的花季女孩阳阳威胁妈妈:“你再说,我就跳楼。”原来,妈妈将阳阳送到北京外国语学校读书,因同学中有人怀疑她偷东西,觉得委屈的阳阳气愤地想转学到大连,可妈妈不同意。阳阳说:“我妈妈控制欲特强,平时我说啥她都不同意,她就相信她自己。”阳阳说,这回可找到让妈妈屈服的武器了,这个武器就是“跳楼”的威胁。
其实,家长们关心的问题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就是孩子的逆反情绪。在记者采访的10位家长中,没有一位家长不抱怨自己的孩子存在“逆反”。“这孩子太逆反了!”几乎成为初中生家长的口头禅。“不理解家长的苦心”是家长谴责孩子的主要内容。家长们反映:原本乖巧可爱的孩子一到十五六岁,就像变了个人,总爱和父母对着干,家长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有什么事宁可憋着也不跟父母说,这种状况一持续就是两三年。有的孩子只有十来岁,家长就抱怨孩子很“逆反”。有的孩子表现得明目张胆,有的孩子表现为消极对抗。孩子的逆反造成了亲子关系紧张,双方都变得十分敏感,家庭仿佛成了火药桶,一触即发。
据心理中心主任张大生博士介绍,每年开学前后,都会有一批中小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中心进行心理咨询。家长痛心疾首,斥责孩子的同时,孩子往往一脸漠然,无动于衷。
你“逆”我才“反”
中国孩子“逆反”不充分张大生博士通过多年心理咨询经验积累认为,是家长“逆”才导致孩子“反”,中国孩子的“逆反”是不充分的。
专爱和家长、老师、社会“作对”的青少年时期被心理学专家称为“逆反期”。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到了青春期,除了身体方面的变化外,思维方式也由儿时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这诸多变化中的一个特殊变化,就是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处处要体现“自我”的存在,于是他们会靠和父母对着干来体现自我。其实他们逆反的对象并不只是父母亲,对老师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645001.html
相关阅读: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