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和女儿洗澡时,不知怎么聊着聊着,突然她说到,“我才不要生孩子呢.”
妈妈一惊,这可不是什么好的讯息。“当妈妈的多累,每天都要照顾孩子吃的,穿的,照顾这个照顾那个,而且她还不听话。如果孩子不听话,我就狠狠地打她,骂她,修理她”,女儿半开玩笑地说。
听听她的理由,妈妈真是欲哭无泪。妈妈平时的言行都给了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啊?是的,大人可能无意间的一句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呢。当妈妈有些话真的必须烂在肚里,别说出来。
“不会吧,你会对孩子这么凶?”妈妈送上笑脸问道。
“你都是咯。”这反驳真有力度。
“你原来在文化宫那里的时候,我做错事了,你就打我骂我,还拿衣架打我,把灯关掉,然后自己到床上去睡,后来是我主动跑过去,向你道歉的!”看看,女儿是这样投诉妈妈的罪行的,多卑劣的妈!
还说,那是她5岁时的事情了。妈妈不记得了,人家记得一清二楚。说到严重处,眼里似乎闪着泪花。
是的,妈妈以前对她的教育是这样的,当她犯错的时候,妈妈伤心气愤,暴跳如雷。不管她听不听,对她进行一翻“情绪发泄”,就算是对她的教育了。那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一种“灾难”。过去多久了,人家却记忆深刻。
你能允许孩子犯错吗?你真的能无条件接纳孩子吗?我们父母辈对我们这一代的教育,很多是“打为主,骂为辅”。教育孩子时心里想着:这是为孩子好!是啊,有多少伤害是在父母所谓的“爱”的名义下呢?有多少父母还在延续这样的方式?
曾经反对父母以那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年幼时的错误,为什么到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仍会不时做出那样的作为?那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对孩子起到教育的作用了吗?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又不伤害亲子间的感情?
“你还记得你当时犯什么错了吗?”缓了一会儿,妈妈有点胆怯地问道。
“不记得了。”女儿脱口而出。
妈妈说:“好,宝贝那你告诉妈妈,妈妈以后应该怎样对待你犯错误?比如有时候,妈妈跟你说不要做的事情,你又做,妈妈很苦恼你那样的行为!“
”那你就把什么不该做的写下来,登记在本子上,我就记得了。还有你告诉我应该怎样做也记下来。“听听,一个多有主见的孩子啊!
其实女儿的这段建议里,就说明她是愿意接受规矩的。
“好,妈妈也答应你,你可以犯新的错误,正所谓“无知者无罪”,但你不能犯旧的错误。如果再犯,那就要接受惩罚了。“妈妈补充道。
”嗯“与女儿间达成一致。妈妈知道后面的规矩要理一理。
思考:
孩子出问题后,父母的惩罚,会让孩子迁怒于父母,伤害亲子间的感情;立下规矩,相应的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的惩罚,会帮助孩子加强为自己负责的观念,不怨恨父母。
当孩子还小时,允许孩子犯错吧。孩子犯错,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是父母教孩子处事做人的机会,是体现对孩子无条件爱的机会。孩子还小,我们还能为他“买单”。我们父母要能引领孩子在出错中积累经验,培养担当的好品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617342.html
相关阅读: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