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的孩子考初中了,老师家长都很紧张。国外的学校是自主命题自主招生。我外甥报考的是重点院校,数千学生报名,只选200人,百里挑一,竞争很激烈。
外甥在班上并不是一个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所以当他的班主任老师听到他也要报考的消息时,有点不屑,与我妹聊天时,就劝她赶紧给孩子填个二流学校就行了。
妹妹一边坚持并一边请了专人辅导孩子,心里却是忐忑的。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严格笔试、复试、面试后,通知下来了,他居然是全年级考上的仅有的两名孩子之一。老师乍一听到很不相信:“怎么可能?!”在她心目中一直处于上游的一起去考试的另外三个学生竟然落榜,而她并不看好的孩子却上了。
妹愤愤不平于老师的偏见,同时也很有感触:孩子的潜力大人是无法预知的,所以你只能把他当成天才一样去关注。
事实也是如此。想起咱们当年那些同学中,最有出息的并不是当年成绩最好的学生。但当时的老师,甚至于他们的家长又怎么可能想到呢?
看过一篇文章,说有三个这样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还曾经遭遇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看成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 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顾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达尔文。
文章结尾是这样写的:“每个孩子都有一座自己的天堂,我们没能发现它,那是因为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小松》这样道:“自小刺头深草中,而今自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说的是,有些高大的树木在其生长期并不高大,有的甚至会被杂草埋没,直到它长高了以后才会有人去关注它。比如松树,在幼小的时候,藏在深草里,但谁会发现它呢?只有它长成高大威猛的凌云大树时,你才知道,而这时候再去赞美已没有任何意义。
是的,我们都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那么在发现之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天才一样来欣赏来关注,并且给他这种氛围,终有一天,他(她)会长大成才。
退一万步。既使,有生之年,我们无法看到,那么,我们仍然满怀期待,因为,姜子牙直到80岁才当上丞相,谁能保证我们的孩子不是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611806.html
相关阅读:幼儿贪玩多智慧
用玩具测试孩子智力要得法
教您正确呵护宝宝艺术萌芽
婴儿也需要读书
打击乐促进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