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父母要学会经营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父母学堂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对孩子而言,家是这是世界上最安全最亲切的地方,家庭和谐对孩子成长很重要,孩子从离开母体的那一刻开始便努力的学习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因此父母要学会经营与孩子的关系。

共享有效时间,保持一定距离:

父母花大量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固然重要,但是有质量的共享生活更重要。最简单的,可以与孩子共享晚餐,在家里进行亲子游戏,共同阅读,周末可以安排户外活动,每年安排几次特殊的度假等。父母有自己的事业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抽出时间特意安排一些亲子时光,美好的亲子时光不但让孩子幸福成长,更让父母当得更幸福更有意义。不要以为孩子总喜欢和大人粘在一起,其实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空间,为何有时大人总觉得孩子会缠着自己不放,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只要父母能够把这种安全感与满足感在日常生活中细腻传达,孩子真的不需要我们总陪在身边。

所谓距离产生美,如果母亲决定做个全职母亲,也要注意与孩子保持一定距离。全职母亲要特意安排属于自己的时间,也要让孩子体会到母亲也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完全属于他的,这种距离反而会让孩子对于母亲产生一种微妙的敬畏感,他不但可以调整母亲不在时的状态,而且更加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即便是在孩子的婴儿期,母亲也要注意这一点,可以适当把孩子交给父亲或祖父母。英国的幼儿园(0-3岁)及学前学校(2-5岁)都可以选择灵活的时间,每日可选择去半天或每周去几天,这样不但可以适当保持与孩子的距离,而且也保证了孩子的多元化成长。

给予孩子机会,甚至给予责任:

有时候父母大包大揽觉得是对孩子的爱,尤其是当孩子有了沉重的学业的时候,家长为孩子做事认为是为他们减负。先不说生活能力,这本来就不是一种平等的做法,如果孩子的学业沉重,难道家长的事业与家务就不沉重了吗,家长帮孩子做了他们本来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就在告诉他们没有能力吗?设想"帮助别人"和"接受施舍"那个更能够让你有满足感?所以家长平时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包括在成长中的婴儿。孩子都是在不断地摸索与尝试中学习,家长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这更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与自我满足感。

除了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甚至可以给予孩子一些责任。孩子在幼儿期对于大人做的事情是非常有好奇心的,所以平时不防让孩子参与做饭或洗完衣服让孩子帮着晾。孩子大一些自然不会再喜欢家务事,但是也要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既然是家庭中的成员就要对于家务事有所担当,如果父母给予一定的肯定,也是对于孩子人格上的尊重,同时更加树立孩子的家庭观,与父母是一个整体,而不只被视为小孩子。

树立领导风范,建立家庭制度:

上面谈到了与孩子的平等关系,但是每个"小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领导者与制度。家长虽然应该像朋友一样与孩子保持平等与亲密的关系,但是家长也必须建立起领导风范与日常行为准则,甚至是建立一种家庭文化。最基本的制度例如孩子在婴幼儿期建立规律的生活起居,孩子大一点,建立行为标准,例如吃饭时要讲规矩,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饭后轮流清理餐具等。家庭文化制度是相对基本准则高一层次的精神食粮,例如每周日要保证家庭中午聚餐,周末的家庭活动及度假可以民主按照每个人不同的需求及建议轮流实施,每年参加一次工艺活动等。虽然我们眼里的西方孩子比较自由,独立有主见,但这不是由于家庭中没有制度,相反,英国的家庭都有较为严格的家庭制度及行为准则,正是在这样的制度下孩子学习了做人的本领而且学会自我管理甚至一定的领导技能。

有时我们觉得立的规矩太多,孩子会与大人产生距离,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在努力地学习,我们需要比我们有能力有经验的父母给予我们一些"界限",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制度不但包含了是非观念,同时也是一种重复性与持续性,这正是孩子在成长中需要的学习方法。孩子在学习中也会建立起对父母的尊重,所以父母的职位又是高于朋友的。

激发内在动力,鼓励大于批评:

所有的家长都会有一种惯性思维,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就给予批评纠正,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孩子能够改正错误。但是如果孩子哪件事情做的很好很对,我们往往忽略了表扬,也许这是我们的惯性思维,也许我们太过贪心,总是对于孩子的进步不够满足。其实每个人都有让自己做得更好的内在动力,而这种动力需要激发,正确的肯定,表扬,甚至奖励都是激发原动力的源泉。所谓正确的表扬是指肯定孩子的行为,比如三岁的奥利把玩具分享给了好友,我会说:"你懂得分享,真棒!"而不是:"你真棒!",表扬要让孩子知道表扬的是什么,而不是泛泛而谈,也不含人格定义。我在"英国父母怎样运用奖励与惩罚来教育孩子"一文中谈到,在孩子的行为教育中,运用"做对了奖励是什么"比"做错了惩罚是什么"更能解决根本问题。在表扬中我们在更多地告诉孩子正确的行为与品德是什么,相反,如果我们在批评与惩罚中教育孩子,事实上我们在无数次强化错误的行为与品德。

当然在必要的时候批评及惩罚孩子也是必须的,但是有一种情况不能批评或贬低孩子,那就是孩子已经非常努力,但是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在孩子身上的问题而不是泄愤,如果孩子某一方面缺乏资质,经过努力还是没有达到效果,家长就要保持沉默,尽量帮助孩子寻找能够发挥他长处的事情。有些家长发现孩子不愿与自己交流甚至撒谎,即便孩子成年后依然与家长无法交心,这就很有可能是由于孩子的自尊心曾受过伤害,或是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受到的却是毫无意义的批评与嘲讽。

倾听孩子心声,学会双向交流:

每当孩子显得不那么快乐,或者出现行为问题的时候都要给予他们机会表达心中的困惑。家长越会聆听,孩子就越愿意说出他们心中的秘密,相反,如果只是急于解决表面问题,在孩子面前显得盛气凌人,那当然什么话也套不出来了。其实聆听也是一种良好的家庭习惯,每日或每周家长抽出一些时间听孩子们讲幼儿园或学校中的事情,并参与讨论,时间久了,孩子会很开心地与你分享他们的世界。

当然交流是双向的,孩子分享自己在外边的喜怒哀乐,难道父母就不应向孩子常开心扉吗?孩子对于父母的职业与喜好都是很感兴趣的,如果你要孩子独立,那就把他们当成大人,虽然他们的阅历和理解力有限,但没有不愿意了解父母的孩子,父母只需要掌握一些交流技巧而已。孩子小有小的办法,比如"巧虎"中有"巧虎简介歌",我就把歌改成"我是妈妈,我是妈妈,爱吃巧克力蛋糕,喜欢唱歌,最喜欢奥利和查理",然后再编一首爸爸歌,这样三岁的孩子边唱边了解父母的喜好,又很有趣味与爱心。当然,父母在自己感到压力大的时候也不防告诉孩子,对于大一些的孩子,甚至可以让他们承担一些家务中的实事。倾听与交流永远是维系良好家庭关系的纽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610442.html

相关阅读:父母常吵架 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孩子以下四种行为,易被父母误解
母亲节 宝宝的感恩教育补上了吗?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来越听话,我却犯愁了
父母如何指导孩子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