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暑假一向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时段。近日儿童车祸、溺水、高处坠落、烧烫伤报道再次敲响警钟。但是,在比较常见的儿童意外事故中,大家经常会忽视同样高发的儿童安全威胁——儿童误吸。
什么是“误吸”?
误吸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以刚学会走路到两岁间的小儿发病多,死亡率高。 最易引起气管阻塞的异物有花生米、黄豆,这两种物品遇水膨胀更不易取出;还有果冻、硬币、小钮扣等。
当异物落入气管后,最突出的症状是剧烈的刺激性呛咳,由于气管或支气管被异物部分阻塞或全部阻塞,出现气急憋气,也可因一侧的支气管阻塞,而另一侧吸入空气较多,形成肺气肿,较大的或棱角小的异物(如大枣)可把大气管阻塞,短时间内即可发生憋喘死亡。
如何预防“误吸”?
为了预防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小儿在吃东西时哭闹、嬉笑、跑跳,吃饭要细嚼慢咽;
2.不要给幼儿吃炒豆子、花生、瓜子等不易咬嚼的食物;
3.不要给小儿强迫喂药;
4.在小儿的活动范围内应避免存放小物品,如小钮扣、图钉等,防止出现意外。
如何处理“误吸”?
当幼儿发生异物呛入气管时,家长首先不可过于惊慌而不知所措,先鼓励幼儿自行咳嗽咳出异物,若不行可试用下列手法诱导异物排除:
1.海姆立克急救法
由外科医生海姆立克教授发明,该急救方法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具体步骤是:救护者站在患儿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患儿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
2.推压腹部法
将患儿仰卧于桌子上,抢救者用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咳出。
3.拍打背法
立位,抢救者站在儿童侧后方,一手臂置于儿童胸部,围扶儿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地拍击,以利异物排出。
4.倒立拍背法
适用于婴幼儿,倒提其两腿,使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若以上方法无效或情况紧急,应立即将患儿送医院,可在表面麻醉下或全身麻醉下用气管镜取出异物。但应注意在送往医院前一定不要吃饭喝水,以便医生能尽早手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595702.html
相关阅读: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