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宝宝年龄小,不明白时间是怎么一回事,更谈不上会有时间观念。但是,从宝宝刚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开始逐渐地向其渗透一些关于时间的细节。
帮宝宝培养时间观念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父母首先要重视,态度要平和,行为要耐心,言语要温和,最重要是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定下了规矩就不能因为节假日的来临或者父母的情绪变化而变动。还要善用智慧,讲究方法,日积月累,宝宝的时间观念会形成规律、秩序、稳定且有效,这是一个对他们终身有益的好习惯,一定要坚持下来。
一、分阶段塑造宝宝时间观
每天有无数的爸爸妈妈都在精疲力尽地和宝宝们的“拖沓”或“混乱”作战,有没有双赢的办法让大家携起手来,轻松愉快地珍惜时间、合理清醒地安排时间呢?
宝宝时间观念形成的不同阶段
刚出生
此时,宝宝要面对从子宫搬家到外界的适应期,一切以宝宝的自然生理反应为主:饿了吃,困了睡,不舒服哭。不过即使是这个阶段的宝宝,如果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宝宝对父母的信任感会强烈些,会为日后的配合做好准备。
满月
宝宝醒着的时间逐渐增加到4-6小时了,开始对妈妈说话的声音熟悉了,如果妈妈足够仔细,一定能发现孩子一次能吃多少,吃的时间有多长,一次睡眠时间持续多久。这样的观察可以帮助妈妈确定每次喂奶的间歇、休息的规律,让妈妈主动来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
6个月后
宝宝通常可以睡整晚,不再需要半夜吃奶,白天玩耍的时间也相对多了。这时,父母要增加跟孩子交流的机会,比如睡前固定的时间讲故事,或者放唱轻柔的催眠曲,都是提醒宝宝睡觉时间到了的好方法。
周岁后
宝宝开始行走和咿呀学语了,对爸爸妈妈的语言和动作很感兴趣,至于时间的概念,他们并不了解,但会明白宝宝肚子饿了,该出去玩了,宝宝要睡了这些具体的要求。
2岁以后
宝宝有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了,也会看小画书了。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来制作精美别致的小挂钟或者有图画的时间表,放上一天里具体的安排。这个时候孩子虽然对时间的几点几分还不太明白,但他已经很理解每天都有起床、洗漱、吃饭、玩耍、讲故事、睡觉等大概的项目。
综合以上,我们发现宝宝的时间形成有如下规律:
在满月以前宝宝负责满足自己,父母负责及时提供满足,铺垫培养时间观念的基础;
1-6个月时,父母应注意仔细观察,及时调整和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
6个月-1岁时,父母可就睡眠时间的固定,用暗示的方式给孩子逐步引入时间的概念;
1岁-2岁时,父母针对孩子对语言和动作感兴趣的特点,用强调和重复的方式,宣布和固定作息时间;
2岁-3岁时,让宝宝做时间的主人,父母用配角的方式参与支持。
二、培养宝宝时间观的步骤
在帮宝宝树立时间观念时,爸妈要顺应宝宝的生物钟时间灌输时间和秩序的概念。每一个步骤都对下一个环节进行提示,以强化宝宝的时间观念。
1、0~1岁的宝宝,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宝宝1个月时就会随妈妈的生活安排产生初步的时间观念,如饿了,便知道喝奶的时间到了;吃奶后过了一段时间要排尿,宝宝会哭着要妈妈换尿布;吃饱、睡醒以后又哭着要求大人抱;玩累了入睡……如此反复循环,对时间的认知,宝宝主要依靠自身的生物钟来完成。
妈妈巧对策
(1)顺应宝宝的生物钟。出生后不久,宝宝就形成了按时吃奶、睡眠、玩耍等生活规律,妈妈按照宝宝的生理需求来安排他吃、喝、拉、撒、睡,不要随意调整他的作息时间,以免打乱生活秩序。否则,宝宝不能对时间建立很好的条件反射,也不可能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2)灌输秩序概念。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能理解诸如“妈妈先跟我打招呼,然后给我喂奶,再给我洗澡”这类的秩序概念,因此,周岁之前是向宝宝灌输秩序概念的最佳时间。如果你随意改变计划,秩序被打乱,宝宝就会以发脾气、哭闹的方式进行“抗议”,拒绝合作。为此,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不妨给他讲述做事情的过程,如“现在我们穿鞋,然后出门”;需要做另一件事时,提前给他提醒:“故事讲完后,就是洗澡时间啦。”让宝宝从秩序概念中理解时间概念,一点一点地积累逐渐形成时间概念。
(3)帮助宝宝用活动区分时间段。1岁左右,宝宝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多了许多活动时间,这时你可以调整他的作息了,如固定白天玩耍、睡午觉的时间,晚上陪他进行较安静的活动,如看画报、讲故事等,作为睡前的信号。让他初步感知用玩耍、睡眠等活动来区分白天与黑夜。
2、周岁以后,宝宝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想法了,对时间的认知有了快速发展,虽然对几点几分的数字化时间仍没有概念,但已经能认识一些特殊活动的时间了,如午餐时间、睡觉时间。他还可能知道一周有7天,如果你说这天不用上班,他可能会说这是周末。
妈妈巧对策
(1)指导宝宝用动作和语言来建立时间概念。如早上,宝宝起床后要穿衣,随后指着毛巾要洗脸、洗手,走到桌边吃早餐,挥手向去上班的爸爸妈妈说再见,晚上累了会走到床边要求睡觉。慢慢地,你会发现,宝宝不需要你的指点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了,表明他已经形成“运动定型”,这将使他养成遵守时间、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2)带宝宝出游前制定出游的过程,并用语言描述给他听。如:我们到车站乘公交车去公园,然后一同吃午餐,之后一起做游戏……让宝宝理解时间的相对概念:现在、之前、之后,等等。
(3)使用形象化计时工具,如计时器、闹钟等,先将时间设定好,时间一到就发出声响,宝宝会作出反应:“哇,时间到了,我要快一点儿。”也可以选用图像化的挂钟,如以十二生肖代表数字的时钟,用它来提醒宝宝:“当短针走到‘老虎’的时候,你就要把饭吃完。”这个时候的宝宝思维还停留在具体形象化阶段,将抽象的时间具体为声响与动物,更容易理解,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3、两三岁,宝宝的时间概念基本形成,言谈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与时间有关的字眼。对时间的认知,局限在与事件的联系上,总是借助于大自然与周围环境的变化、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指标,将吃饭、睡觉、看电视、做游戏等视为时间概念的指针,特别是生活作息,在他对时间的理解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宝宝眼中,“早晨”就是起床的时候或天亮的时候,“白天”就是游戏的时间,“下午”就是午睡起来之后。只有到三四岁时,宝宝才能知道白天、黑夜、早上、晚上,甚至今天、明天等时间概念了。
妈妈巧对策
(1)尽量用宝宝理解、熟悉或亲身经历过的事物来教他认识时间。如告诉宝宝“下午三点钟我们去动物园”,他可能无法理解,但换成“睡完午觉后我们去动物园”,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2)有意识地使用时间词汇。虽然宝宝的时间概念发展大都跟不上他对时间词汇的掌握速度,但学习使用时间词汇能增进他的时间概念。为此,你可以有意识地在他面前使用时间词汇,如“你今年两岁,明年就三岁了。”或教他唱一些和时间有关的儿歌,“雪花飘,冬天到。”
(3)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指导宝宝有条不紊地执行。如早上7点起床、7点半吃早餐、8点自由活动,中午12点吃午饭、午睡1-2个小时、自由活动,下午6点或6点半吃晚饭,晚上8点半上床睡觉。
(4)督促宝宝严格遵守时间。无论画图、玩玩具,还是做游戏,都要按时开始,按时结束,从小养成守时、惜时、对时间有紧迫感的习惯,避免日后做事“慢吞吞”、“拖拖拉拉”。
刚开始的时候宝宝很可能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妈妈们不要着急,为了避免宝宝哭闹,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引导宝宝,慢慢地让宝宝形成习惯,形成良好的时间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580060.html
相关阅读:父母常吵架 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来越听话,我却犯愁了
孩子以下四种行为,易被父母误解
父母如何指导孩子交朋友
母亲节 宝宝的感恩教育补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