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父母太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其实打从孩子半岁左右开始,在与母亲融合共生的关系中逐渐分化出来时,就越来越发现,自己相对于这个不可控的世界有多渺小。面对真实的世界,他们无时无刻都可能遭遇挫败感。越长大,他们越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无知,自己的能力有多匮乏。这些渺小与无用感,很容易让他们感到痛苦。而很多父母最经常做的事,就是反复地、强制性地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弱点。
比如这个案例中,父母针对一个尚在发展中的孩子,直接贴上了“拖延”的大标签,并且认定,孩子不去找掉落的东西,是因为她不愿意找。
果真如此吗?不是的。其实就算近在眼前的东西,孩子们看不到也都是常事。相反,地上的一只小蚂蚁,藏在一大幅图某个小角落的一个小人儿,孩子们却总比大人更敏锐。这就是孩子们的认知方式。他们对于更加微观的事物更感兴趣,同时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逐步来对外部世界进行更全面的把握。
当孩子找不到东西的时候,其实很迷茫。这种挫败感会让她不舒服。所以,她可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逃避这个不舒服。父母未看到孩子的无助,没有伸出援手,反而做了相反的事。
孩子说,爸爸别数数。爸爸依旧执意数到了10。这不是在教育孩子,这明显是在欺负孩子呀!“找不到东西的迷茫”,以及“无法阻止爸爸数数的无力”,对孩子的打击是双重的。这让孩子无力至极。强大的失控感让孩子变得惊恐和愤怒。哭和厮打,是孩子最后唯一能够采取的方式了。
所以,这个案例中的父母需要的,不是“引导”孩子的方法,而是放下成人世界的臆断和自以为是,蹲下来,听听孩子。
如果我们能够在孩子排斥某个事情时,或者回避某个事情时,适当给以支持,帮助孩子把这个事情变得更容易、更好玩,一切也许就不一样了。
1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537207.html
相关阅读:拥抱让宝宝心灵更美好更健康
莫让溺爱宠坏了孩子的心灵
孩子哭闹家长学会倾听
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几个关键期
老人帮你带孩子,你担心什么